番推诿,称新制不符边情”
朱载坖呵呵笑了起来,“是吗?他当真这么说?”
胡宗宪道:“当真如此,不过臣已查出其麾下空额三成,历年截留饷银约两万两。”
殿内空气骤然凝固。
朱载坖的眼神之中笑意不减,但比之原来,多了不少的冷意。
虽然朱载坖很清楚卫所吃空饷这种事很普遍,但是现在的九边除了正常的防务之外,并没有像多年之前,还要时不时的作战,防备草原鞑靼的入侵。
他们现在可以说除了日常训练和日常的巡边之外,几乎都没有其他的战事了。
结果现在胡宗宪说杨华龙居然还能截留饷银两万两,这这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
朱载坖眸光一沉,却未立即发作。
他转向一旁的吏部尚书赵贞吉问道:“赵先生以为当如何处置?”
赵贞吉捻须沉吟:“老臣以为,可明发敕谕申饬,责令其配合新政。至于贪墨之事.”他看了眼赵文华,“不妨交由刑部暗中查证,待改制稳固后再行处置。”
“赵尚书。”
朱载坖对着赵文华直接唤道:“你以为如何?”
赵文华肃然起身一拜:“臣以为赵尚书所言极是。臣派刑部清吏司主事秘密核查边镇账目,待证据确凿,便可雷霆处置,不致影响改制大局。”
朱载坖思索了片刻,微微的点点头。
有些事确实需要急中有缓的进行,不能一味的刚猛。
要不然,引起了更大的恐慌和变故,到时候不仅兵制改不动,甚至还会动摇朝廷根基。
而这显然也不是朱载坖想要看到的结果。
朱载坖嗯了一声,看着赵文华道:“便依此议。”
朱载坖做出了决断,他又对胡宗宪道,“胡部堂可再选大同、延绥两镇扩大试行。记住,改制的根本是要让边军将士真正受益,是要让朝廷长治久安。”
胡宗宪郑重行礼:“臣谨记王爷教诲。”
说完了兵部的事情,朱载坖又将话题转移到了吏部这边。
朱载坖看着赵贞吉和张居正二人,问道:“考成法的细则商议得如何了?”
赵贞吉从袖中取出装帧考究的奏本:“臣与张侍郎反复推敲,拟就《考成事款》三十二条。”
然后又顿了顿道:“张侍郎补充的'月计岁会'之法尤为精当。”
朱载坖展开奏本,只见字迹工整,将官员考核分为“清、慎、勤“三纲,下设“钱粮完欠““刑名得失“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