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织金蟒袍,手指轻抚案上奏章,目光扫过殿内四位心腹大臣。
四月的阳光透过雕窗的窗棂缝隙,在地砖上投下斑驳光影。
“诸位先生,”朱载坖声音温润如玉,“孤与陛下南巡期间,国事多劳诸位费心。今日请诸位来,是想听听各项新政的进展。”
兵部尚书胡宗宪率先出列。
这位东南抗倭名将虽已年过五旬,身形依然挺拔如松:“禀王爷,臣已经与户部,五军都督府达成了初步的方案,准备在
蓟州、宣府两镇卫所试行新制改革”
胡宗宪同时呈上详细奏报,朱载坖微微挥手,一旁的孟冲就过去接过奏报恭敬的呈到了朱载坖手中。
朱载坖一边浏览着胡宗宪的奏报,一边还在听着胡宗宪的口头奏报。
胡宗宪道:“按照新制,新募士兵较原额补充七成,每月操练二十日,熟悉各种军阵,火器等常规训练。”
朱载坖仔细翻阅奏报,突然指着某页问道:“这新增的军饷是从太仓库直接拨付?还是走的兵部常例?”
朱载坖这句话问的很直接,让殿内其他人的眼中也不由闪过一丝讶异之色。
他们虽知裕王聪慧,但在心理深处,他们还是认为平日温和的裕王对军饷流向,是不会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
“王爷圣明。”
胡宗宪再拜道:““臣与户部商议,先从九边年例银中暂支,待秋税入库后再行补还。”
朱载坖道:“不了,既然是改行新制,以后的士卒兵饷,自然也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方式支付。”
“孤查看了这些年京师官员和京师各类工坊的俸禄薪酬的支付变化,觉得以银行代发的方式最为便捷,不仅可以直接打入士卒的户头,而且还能趁此机会收集到所有新募士卒的一应信息,杜绝了一些欺上瞒下的不轨行为。”
朱载坖的话让胡宗宪等人为之一怔,随即胡宗宪也说出了他顾虑。
“王爷此法甚好,但臣恐新卒不能适应,他们可能还会觉得沉甸甸的银子入手才是最好的。”
朱载坖呵呵道:“不适应就慢慢适应,倘若一直都要朝廷迁就这些,迁就那些,朝廷到底还要不要做事了?况且,以现在的银行能力,完全是有能力完成这些新兵的兵饷发放问题。”
说到这里,朱载坖又突然指尖一点,直接奏报上了一个名字。
“可是你选的蓟镇,宣府两镇总兵有什么阻碍?”
胡宗宪面露难色,对着朱载坖又拜:“王爷圣明!”
接着胡宗宪又说道:“蓟州总兵杨华龙和确有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