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左右文武互相对峙。
东南明军和永历朝廷一样错综复杂。
但大致还是以郑家勋将为主的武装海商集团为主。
然后就是杂七杂八,弘光朝廷、鲁王朝廷、隆武朝廷、永历朝廷,从浙闽粤投奔郑延平的文武。
郑氏集团从不是郑延平一个人的。
别的不说,隆武帝是郑延平叔父郑鸿逵独自拥立的,后来才拉郑芝龙入伙。
郑延平慢慢吞并郑氏家族各个军阀,才将四分五裂的郑家汇聚成一团。
是以他麾下除了郑鸿逵、郑彩这些旧部,大多是他父亲遗留的部将,如郑泰、洪旭、黄廷、施琅等人,只有寥寥数人才算是跟他练兵起家的。
郑延平和郑家勋将的矛盾也很简单。
盘子越来越大,成为东南抗清旗帜的郑延平已经隐隐有立国之势,想将自身势力正规化,中枢化。
集权的君主想以文制武,和权势膨胀、盘根错节的勋臣们,天然的对立。
李定国在云滇排斥秦蜀二军,亦然如此。
只不过朱慈煊的国之二柱,一个在集权时敌人趁着混乱打了过来,一个面对强势的勋臣们不得以妥协让步。
而面对以大势压来的永历太子,习惯自立的武装海商集团,顿时天然抱团抵抗。
徐孚远等堂中群臣吹捧完太子,兴奋道:“如今殿下和国姓既以收复海澄,我们当以八闽为主了,从金厦各岛,调兵遣将,奔赴海门海澄,稳固收复之地。”
许多文臣颔首认同,王忠孝出声道:“今伪清朝廷国主幼小,诸辅政揽权,中枢无所决议。”
“因殿下智勇,东虏将士皆赴云贵,地方空虚,东南唯耿继茂一人,天佑皇明,此时正是我们收复八闽之时。”
朱慈煊看了眼欲言又止的张煌言,后者正抬头望向他和郑延平,三人视线相互交错。
都明白八闽不是好进攻的方向。
鲁王一度收复八闽多地,纯是代清剃发易俗,天下反正的大势所趋。
就闽地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兵家必不争之地,脑子糊涂了才会想从这起家反攻中土。
张煌言与太子对视一眼,顺着其目光,望向右侧的金厦勋将们。
兵官洪旭当即出声反驳:“不可,太子虽带来些西洋人的大船和三千精锐,但我们眼下并无多少兵力。”
“国姓爷在夷州损兵数千,又让杨朝栋留守了两千兵马。”
“我们的军队未增反减,金厦海门澎湖乃至夷州都要驻守,最多也就兴两三万兵进攻八闽。”
洪旭斜睨王忠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