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
“河间刘氏也不可能。”马周跟着点头,年初的时候,代州都督刘兰成才刚造反的。
“那就是剩下清河赵氏和冀州冯氏这几家了。”李承乾缓缓的点头。
赵弘智摇头,说道:“殿下,清河赵氏的门第不够,若是为晋王侧妃可以,但晋王妃,别说是清河赵氏和冀州冯氏,其他各家的门第都不够。”
“这倒是!”马周赞同的点头。
清河张氏是张良的后人,本朝又多有人才,河间刘氏是刘姓皇族的后人,身份也是够的。
其他各家就要差上许多了。
“殿下,或许不是因为河北世家本身的关系。”高真行这个时候开口,说道:“或许是谁家和关中大族有联姻,如此身份便够了。”
“那可就多了。”赵弘智忍不住的抬头。
他们赵家和弘农杨氏,清河崔氏,河东裴氏,甚至就连陇西李氏,关中韦氏等等都有联姻。
因为赵家虽然在河北是小家族,但是在整个天下却是大族。
天下赵氏出天水,天水赵氏才是赵姓的根源,而且天水赵氏和各家联系很紧密。
赵节和赵弘智便是这样的关系,更甚至于赵节比赵弘智还要低一辈。
李承乾突然笑笑,摆手道:“好了,不用猜了。”
众人齐齐的看向李承乾。
“孤之所以过问,不过是关心幼弟的婚事罢了,只需要稚奴能够有个贤淑的王妃,家室和谐,子嗣繁盛,如此便足够了。”李承乾抬头,说道:“孤的同胞弟弟,青雀已经是那样了,稚奴是个聪明谦虚的孩子,诸卿日后不妨和稚奴走的近些,多传授一些学识,免的他将来学了青雀。”
“喏!”众人齐齐拱手,他们都明白,太子是担心晋王将来学了魏王,对太子之位发起挑战,最后却弄的造反收场。
既然如此,那么一开始便和晋王亲近,指引他朝着宗室贤王的方向去走,这对晋王,对太子都是一件好事。
……
看着众人离开的身影,李承乾的神色平静了下来。
关于李治的晋王妃,李承乾已经有些猜到会是哪家人了,或者更准确的讲,是和哪家人有关了。
如今的朝中宰相,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都和皇室纠葛太深,所以不可能是他们。
其他的刘洎和岑文本都来自南方更不可能。
于志宁是李承乾的太子师,皇帝更不会选他。
六部尚书李道宗、李勣和李大亮都姓李,刘德威出自彭城刘氏,唐俭是太原人,那么就只剩下杨师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