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火炮。”
“放心,我们敢来推销,一定是选择最优秀的,你尽快去请示吧。”
那个前来接洽的波斯少校马尔斯·哈希米在码头打了个电话然后表示可以让张忠他们自己选择炮兵阵地,而且波斯方会把他们侦查到的对面阵地的情况也告知他们。
“谢谢你了哈希米,相信我,这款火炮绝对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
“不客气,张,请将火炮拖挂在这四辆卡车后边吧,炮弹就装在车厢里,你的那辆指挥车跟在车队后面走。”
“好的,哈西米,我带了12个人,到了前线,还请帮忙再安排8个人帮忙搬运弹药和安装引线。”
“这都是小事,张,走吧,到前线还得好一会,你跟我一辆车吧。”
“好,我检查下马上来,你先上车稍等一会。”
哈西米没有先上车,而是看着张忠去安排出发前的准备情况。
张忠带着人去一一检查火炮的固定情况和炮弹的摆放,然后交代待会要坐到炮兵指挥车的副队长,让他在后面一定要看好火炮和炮弹,有事情及时用对讲机跟他汇报。
检查完毕后,张忠跟随哈希米少校上了一辆美军常用的战场通勤车--悍马,车队前方还是美制装甲车,上面有机枪手在高处观察前方的情况,为车队开路。
为什么波斯这有这么多美制车辆呢,那就不得不说说波斯的近代史了。
二战后,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美国要真正站在世界中央,首先就要解决过去的世界霸主英帝国,于是便想用波斯填补在印度洋出现的真空。
当时苏联发展迅猛,也谋求对波斯施加影响。
于是,美英两国情报部门联手行动,推翻当时政府,把巴列维国王重新扶上台。
之后,巴列维投桃报李,决心彻底投入美国的怀抱。
于是,在1953年以后,美国和波斯的关系迅速升温,进入了令人肉麻的蜜月期。美国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需要波斯对抗苏联,至此,美波成为了相互依存的战略同盟。
在美国眼里,波斯几乎同英国和日本地位同等重要。
英国为美国制衡欧洲与北大西洋,日本帮美国封锁亚洲与太平洋,波斯则涉及波斯湾印度洋和整个欧洲腹地,当然最关键的是防御苏联的扩张。
巴列维也不负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期望,一上台就明确了亲西方的态度,不久就把境内的苏军赶出国境,转而全面倒向美国和西方。
巴列维想把波斯建成一个世俗国家,进行了诸如普及教育、司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