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明立国二百年来最严重的宫廷仇杀事件,梃击案,也是发生于此。
当初,朱常洛将朱由校从西暖阁接出后,朱由校就一直住在乾清宫的偏殿,与朱常洛只一墙之隔。但朱由校“问鼎”之后,朱常洛就让朱由校搬到慈庆宫去住了。
“不是什么大事,有备无患而已。而且也差不多快解决了。”朱常洛轻笑摇头。然后问道:“你是走哪条路来的?过文华殿了吗?”
文华殿在慈庆宫的正南方,出门走不了几步路就能到。如果神宗允许太子问政,其实是很方便的。不过神宗自己都不想问政,就更不会容许一直不受他待见的太子问了。
“南走文华殿要绕路,儿臣是直接北上经奉先殿来的。过来之前,儿臣还把五弟先送回去了。不然李选侍会担心。”朱由校说的李选侍不是“西李”李竺兰,而是“东李”李芩芳。
“有什么问题吗?”朱由校问道。
“倒也没什么,也就顺口一问。朕只是想知道那帮人回去了没有。”朱常洛的食欲很浅,但还是尽量往嘴里刨饭。
“父皇是说闹事的文官们吗?”朱由校给自己舀了一碗菜汤。
“你听说啦?”朱常洛不觉得乾清门前的动静,大到能让慈庆宫都听见。
“十一的朝会儿臣也是去了的。”朱由校伴着菜汤将碗里剩下的米全部扫了个干净。“父皇近些日子就忧心在这上面吧?”
“朕手里有鞭子、有廷杖,事情急了还能上刀子。只要不怕笔杆子乱写,对付文官其实不难。”朱常洛沉默了一会儿。“朕当然也不怕文官的笔杆子。但凡事总要讲个由头,讲个名正言顺。只有易怒无能且无法真正掌握局势的君主才会胡乱打杀臣下。”
朱由校若有所思。“不仅要让他们退缩,还要让他们服气?”
“你领悟得很快。”朱常洛向朱由校投去赞许的眼神。“可名正言顺是很难的。为了它,朕很是费了些神,也做了些不得已的事情。”
“邹元标?他串谋逼宫,确实是有罪的啊。”朱由校说道。
“不。如果真是那样倒好了。”朱常洛摇摇头。“徐光启通过刘一燝了解到。尽管邹元标因为你皇爷爷的前车之鉴一直反对朝会改制,但他却并不赞成在十一日那天逼宫,甚至为此与另一个骨干赵南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不过朕了解到这个情况的时候,邹元标已经死了!”朱常洛像是要纾解愤懑似的,将从徐光启那里了解到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那邹元标为什么不把主谋供出来呢?”朱由校放下筷子。
“邹元标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