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有权优先获取储备马匹,以满足军事和交通等重要需求。双方就马匹储备区的建设、运营、管理以及马匹使用权限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互不相让。
2.3 寻求妥协与达成共识
面对僵持局面,双方意识到若不做出一定妥协,谈判将难以继续推进,更无法实现各自目标。
大秦方面率先做出让步,在贸易结算方式上,同意设立一个双方共同管理的风险基金。大秦将拿出一定比例的贸易利润注入基金,当货币出现较大贬值时,该基金可用于补偿游牧部落的损失。同时,承诺加强与游牧部落的经济合作,帮助其发展其他产业,以减轻对单一贸易结算方式变化的担忧。
游牧部落代表对这一方案表示认可,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自身利益。作为回应,他们在马匹供应保障问题上也做出妥协,同意与大秦共同建设和管理马匹储备区,双方按照一定比例分担建设和运营成本。在马匹使用权限上,规定在大秦面临紧急军事需求时,可优先调用储备马匹,但需事后以合理价格购买或用其他物资补偿。
经过多轮艰苦谈判和相互妥协,双方最终在贸易结算方式和马匹供应保障等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为北方贸易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与南方农耕国家的谈判较量
3.1 质量标准争议的唇枪舌剑
谈判一开始,农产品质量标准问题就成为焦点,双方代表各执一词,展开激烈辩论。
南方农耕国家代表认为其使用的新型农药经过国内严格测试,证明对人体无害,且在国际上部分地区也被广泛使用,质疑大秦过于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是一种贸易保护手段。他们强调,按照大秦的标准,将导致南方大量农产品无法出口,严重影响其农业经济发展。
大秦农业专家针锋相对,指出食品安全关乎大秦民众的生命健康,丝毫不能马虎。他们展示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南方国家使用的新型农药在长期积累下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同时,强调这并非贸易保护,而是基于对民众负责的态度。若南方国家能提供更充分的科学证据证明农药安全性,大秦可重新审视标准,但目前必须严格执行现有标准。
南方农耕国家代表反驳称,重新进行全面科学论证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他们提议在现有联合质量监管机制下,设立一个临时过渡标准,待科学论证完成后再做调整。大秦方面对此表示反对,认为临时过渡标准可能导致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大秦市场,损害民众利益。双方围绕新型农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