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在地方治理中,一些官员为了政绩,虚报数据、粉饰太平,对百姓的实际需求却置若罔闻。他们在执行国家政策时,阳奉阴违,使得政策无法真正惠及百姓,反而成为他们敛财的手段。
而且,官僚队伍的臃肿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一件普通的政务,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层层审批,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过程中,官员们相互推诿责任,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这种官僚体系的腐败和低效,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使得民众对朝廷的信任度逐渐降低,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胡亥明白,要解决政治腐败问题,必须对官僚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选拔制度、监督机制到行政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整顿。
胡亥在对军事领域的调查中,深刻洞察到了潜在的隐患。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出现衰退。士兵们的训练逐渐流于形式,缺乏实战的磨砺。原本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被忽视,训练强度和频率大幅下降。一些将领为了迎合上级,虚报训练成果,导致士兵们的实际战斗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在日常训练中,士兵们对武器的使用不够熟练,战术配合也生疏,一旦面临战争,将难以应对。
同时,军事装备的滞后也是一个严重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秦原有的先进军事技术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更新。武器装备的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新的军事装备无法及时列装部队。一些陈旧的武器装备在性能上已经落后,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例如,在与北方匈奴等潜在对手的对比中,匈奴的骑兵装备不断改进,而大秦的部分军队仍在使用老旧的兵器和防护装备。而且,在军事装备的采购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一些官员与供应商勾结,以次充好,谋取私利,导致军队装备的质量参差不齐。
胡亥意识到,军事力量是国家的保障,若不解决军队战斗力衰退和装备滞后的问题,大秦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将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他深知,必须加强军队的训练管理,提高训练质量,加大对军事科技的投入,更新武器装备,同时严厉打击军事装备采购中的腐败行为,以重振大秦的军事雄风。
在文化领域的调查中,胡亥察觉到了文化认同的危机。随着大秦文化的广泛传播,各种思潮也随之涌入,传统与新潮的碰撞日益激烈,且出现了失衡的态势。一些不良思想在民间悄然蔓延,对大秦的传统价值观造成了冲击。例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开始盛行,部分民众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忽视了对国家、家庭的责任。在一些城市中,奢靡之风盛行,人们相互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