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收小麦,这里开始翻地、育苗,育苗所用的还是队伍里的水稻。
队伍一般不直接带大米和白面,保存期短,容易受潮,唐朝、宋朝、元朝的行军都是如此。
把这些个水稻给种下去密集育苗,其他的地翻耕、耙平、修田垄格子、施肥、灌水。当小麦收完,并且帮着种好大豆与高粱时,水稻的秧子终于能够用来插秧了。
同一时间,朱标的队伍赶到,得知种了一大片的水田,他问里长:“这是适合种水稻吗?”
“之前就有,种水稻的地方乃是顺义县,旁边是大河,上游有汤和、南河、潮河三条河,最后是白河。
接着一部分进到三角淀,一部分从运河入渤海湾,那条河很大,不种水稻就总被淹。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别人种小麦,那里种水稻,如此才有收获。”
里长介绍当地的情况,补过课的,到一个地方之前,必须先学。
“如此说来,朱太一确实不错,胆子大,还聪明,敢下决定。”朱标高兴,他没去那里看呢,只听人说那里大量种水田。
朱太一出的主意,他是太子府的人,以前总在下丘村混,为人机灵、行事果决。
“咱这粮食不够吃了吧?”朱樉现在愁吃食,在大同的时候只换了一点粮,百姓要留着粮食生活。
到北平,同样只能换一点粮,十万大军,一般地方养不起。
里长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派人去北平与河间、山东等地,告诉他们,夏粮不用运输,留下,咱们吃。”
“对呀!咱们截留,总不能把咱给饿死,哎呀哎呀!忘了刚收了麦子,他们得拿出来一部分交田赋。
而且山东那里去年还多收了一茬大豆呢!不,他们还有鱼,大明水师已经到这边来捞鱼了。
北平的先截留,再看其他地方的,然后咱们走运河?运河不运粮,漕运的船咱用上?”
朱樉听里长一提,反应过来,收完粮食得交粮,寻常的百姓交三十分之一,官田交得多。
北平是元朝的大都,徐达打的,打完了之后,官田则多,交的粮也多,养军队够用。
“走,去四弟的地方看看。”朱标要去看北平以前元大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