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野心与抱负,她向来心知肚明。
只是没有想到,他竟这样敏锐,在离开建康和京口一年之后,仍旧能够慧眼如注地看出三吴的机会,并且愿意放弃徐州的安稳前途,去三吴搏上一搏。
此时的三吴正是用人之际,吴郡的事务已然小有规模,郗归原本的打算是,将温述从吴郡调至吴兴,继续在当地开展入籍分田的工作。
不过,宋和既然有这样的意愿,也并非没有相应的能力,那倒不如索性派他去吴兴,也好让温述能与顾信继续待在吴郡,好好巩固先前的成果。
就这样,宋和才刚回京口,连行囊都未打开,便又领命去了吴兴。
郗途向来自认为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是以对于宋和这般富于心机的人很是不喜。
好在平叛的主战场并非吴兴,郗途带着军队,打了几场不大不小的歼灭战,彻底消灭吴兴郡中的叛军主力后,便禀了郗归,让高权前往吴兴略阵,自己则继续回会稽,在这片孙志叛军最为猖狂的土地之上,接着开展平叛和剿匪的工作。
宋和原系郗岑门生,对于郗氏兄弟间的不和,他向来心知肚明,是以识趣地不往郗途跟前凑,只着手处理吴兴的政务工作,凡与军务有关的,则统统由高权处置,从不插手半分,也便与郗途没有什么往来。
可今日,他竟然罕见地拿着郗归的名帖,亲自到了郗途的大营之中。
对此,郗途实在不能不感到奇怪——吴兴不会是出事了吧?不应该啊,若是出事,自有军中斥候传信,又怎会是宋和过来?
他先让黄池抓紧上药,又命侍卫传令出去,速请宋和进来,接着问先前通报的那人:“那宋姓郎君神色如何?看着可慌张?”
护卫摇了摇头:“卑职瞧着,宋郎君很是沉着,并无急色。”
“这就怪了——”
郗途还要再问,耳畔却传来了由远及近的脚步声,于是陡然间收了声音,身体也坐直了几分。
黄池正要抱怨郗途不配合他上药,却见营帐被从外面掀开,护卫带着一名长身玉立的读书人走了进来。
宋和天生一副好相貌,佛寺的生活为他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磨练出了他的君子气度,以至于此时一走进营帐,便以这样一种君子如玉的气质,将黄池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宋和同样看到了这位胡须斑白的老者,以及他手中的绷带和伤药。
“将军,您受伤了?”宋和虽然这样问道,但却并无明显的关切焦急之色——既然大家都对彼此的关系心知肚明,那便不必平白伪装,假作关心,反倒惹人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