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京口的战略地位固然重要有目共睹,可徐州却还是不得不倚仗三吴的粮米。
但凭这一点,便足以令人窥见这片土地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孙志的叛乱摧毁了那片土地原本的秩序,如今的三吴,是一片肥美但荒凉的沃土,一块值得精心雕琢的璞玉,一个广阔无比的天地,带着一种野蛮而原始的勃勃生机,蕴含着无限的潜能,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
那温述在建康居官多年,都只能做个寂寂无名的侍郎,可一到了吴郡,便凭着分田入籍的功劳,在当地获取了极高的名望。
台城对此很是不满,可宋和心里却很清楚,分田入籍是一件足以令人青史留名的大功劳,温述有了这样的首倡之功,便再也不必担心往后的前途和家族的未来。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时至今日,宋和对于郗归的期望,早已不仅仅是凭借着她与谢瑾的旧情而跻身朝堂那么简单。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作为郗归最早的部下之一,见证她日渐崛起、最终推翻司马氏皇权的全部过程。
他要在功成受赏的那一日,扬眉吐气地站在百官前列,让那群傲慢无礼的世家,只能看得到自己的背影。
他再也不要回到年少时那种受人欺辱、翻身无望的境地,再也不要经历如郗岑死后那般、重新重重跌回底层的那种痛苦。
为此,他必须做出一份只属于自己的、无可替代的功劳。
第124章庆阳
宋和想:“既然温述和顾信已经在吴郡先行开始了分田入籍的工作,而会稽又有郗途亲自坐镇,那么,我便避其锋芒,去吴兴做出一番成绩。”
他下定决心,要比温述等人做得更好,要在吴兴立下板上钉钉的功劳。
他要借此名震江左,青史留名,要让所有人都不能因为他出身卑微,便一把抹去他的功绩。
宋和打小便知道,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公平,为此,他必须足够努力,才能够摸到那些世家子弟轻而易举便能获得的东西。
但与此同时,他也坚定地相信,自己并非无法超越那些仅仅凭借着出身便高高凌驾于他之上的人。
他坚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够一步步缩减与世家子弟之间的差距。
因此,他必须去吴兴,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于是,当郗归听完关于市马之事的种种禀报,询问宋和接下来有何打算时,他只短暂地沉默了一小会儿,便斩钉截铁地说出了想去吴兴的请求。
对于宋和的这一决定,郗归有些意外,但并不感到太过诧异。
关于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