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只要尽早采取措施,尚能将动乱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所以便只提醒谢蕴注意安全,并未要求她带着孩子们西归。
可征发乐属的圣旨一下,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郗归心中的不安比白天多了许多,保险起见,她送信给郗途,让他尽快派人出发,接回远在会稽的郗如。
南烛点了点头:“郎君听了您的口信,心里很是重视,立刻选了两百名壮年部曲去会稽接小女郎。同时也给谢家和琅琊王氏递了消息,想必他们也会派部曲前去接人。”
“那就好。部曲们今夜出发,明早便能接到阿如他们了。三吴如此形势,她一个孩子,还是尽早回来为好。”
郗归没有想到,天还没有亮,征发乐属的消息便传到了三吴。
消息传开后,东土顿时嚣然嚄嚄。无论世族还是百姓,都无不为此麋沸蚁动。
王定之向来行事死板,接到圣旨后,稍改了些字句,便发给了辖下各县。
在江左,皇权不下县,并非一句空洞的俗语。
面对强硬的世族,县令们根本无可奈何,只能浑水摸鱼,抓些僮客意思意思,然后出动武力,征发没有倚仗、无处哭诉的自耕贫农作为充数的乐属。
就这样,冻馁的贫民在严寒之下,被强征为兵,前途不明;而其家人,在失去壮年劳力之后,也不知还能否保得住那几亩薄田。
会稽境内,一时充满了哀苦之声。
三吴世族合计之后,暗地里煽风点火,教唆贫民对付府衙。
一场蔓延东土的动乱,就这样开始了。
起初,只是几群绝望的贫民,不约而同地在各自居住的村庄里闹事夺粮。
这些零星的行动或成或败,原本并不算严重。
可世族们为了反对台城征发乐属的决策,竟然一边假意退败,一边派人暗中煽风点火,一步步推着此事愈演愈烈。
如此一来,不过几个时辰的工夫,动乱便越来越大,有几个防守薄弱的县城,竟轻易就被愤怒的贫民攻破。
一时之间,各地有人放火,有人打杀,有人逃命,有人劫财,有人开仓,有人放粮,简直纷乱异常。
混乱之中,五斗米道在三吴一带的道首孙志,自海岛派出两千教众,先坐渔船,后走山道,一路潜行至上虞,集结数千贫民佃客揭竿而起,直直杀向了会稽城中。
那孙志乃是琅琊人氏,出身琅琊孙氏,先祖曾于中朝末年八王之乱时,做过赵王司马伦的谋主。
可渡江之后,其家族却始终在仕途上无所建树,不得不沦为世家眼中伧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