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袭香火。这样既保全了孩子的尊严,又让他们在亲情的延续中找到安慰。
而那些年幼的孩子,则会根据年龄的不同安排进适合的家庭,由这些家庭给予他们抚养,保证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正常的生活与教育条件。
更重要的是,朱慈烺下诏朝廷各部,为这些孩子设定了一个长远的教育计划。按照年龄段,他们将分别获得从识字到求学的机会。而这一切,都将成为他们成材的阶梯。
而且,所有这些孩子都会有进入军队、工坊、商社、甚至科举的机会。只要他们努力,就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个人的理想,服务于国家。
朱慈烺深知,培养这些孤儿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任务,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长达数十年,甚至更久。然而,他已经为未来打下了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朱慈烺能够塑造出忠诚于大明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与干部,他们将会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他政权变革的推动者。只有培养出真正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大明的新一代,才能够为国家的长期繁荣打下坚实的根基。
朱慈烺深知,若是不能紧握改革的方向和节奏,自己辛苦谋划的种种成果很可能会因一些无法预见的变故而瞬间化为泡影,甚至面目全非,成为空谈。正因为如此,他对实施政策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格外注重,毕竟任何一项改革,最终都要靠人来落实。
而理论和空想,在强大的实际力量面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作为大明中兴计划的一部分,孤儿院培养出的下一代精英将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国家未来的军队建设中,这些孩子们的作用至关重要。
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栋梁,朱慈烺不仅注重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院中的一名孩子引起了朱慈烺的特别注意。这是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名叫曹胜,身形高大,虽然身板略显瘦弱,但那双眼睛中透出的坚定目光,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屈的力量。
“孩子,你打算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朱慈烺语气温和,却不失威严。
曹胜抬头看着这位天子,眼中闪烁着光芒道:“回陛下,草民愿意加入军队,成为一名强大的武卫营战士!”
朱慈烺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个回答,正是他所期望的。作为一个帝王,他当然清楚,大明的未来不仅仅依赖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积淀,最为重要的还是一支训练有素、忠诚无畏的军队。而要培养这样的军队,首先必须从底层抓起,从这些有志于从军的年轻人做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