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希望。
随着奖励的举措宣布,朱慈烺目光凝视着在场的各位大臣,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庆功,更是一次对将士的激励,给他们注入继续战斗的动力。然而,奖励措施的背后,随之而来的还有对那些在战时逃离阵地的逃兵的惩罚。
这一措施,毫无疑问,是接下来朱慈烺要特别强调的内容。
“那些在大战期间临阵脱逃的,必将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无论是逃兵,还是他们的家属,都无法逃脱应得的制裁。”朱慈烺的声音不高,但其中蕴含的威严与决绝,却让所有人不敢轻视。
“这些逃兵的行为,不仅丧失了战士的荣誉,也背叛了同袍,背叛了整个国家。在这样的时刻,任何宽容都只是对忠诚的蔑视。既然他们选择背弃,就必然要付出代价。”
他顿了顿,抬眼扫过台下,目光如电:“没有任何人可以逃避这一点。”在他宣布惩罚措施后,张煌言接过话茬,补充了更多细节。他深知,朱慈烺对于这类背叛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背后代表的是一股强烈的决心——没有任何人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犯下轻易的过错。
无论是大臣,还是普通士兵,他们的忠诚都必须经得起考验。就在这时,朱慈烺突然改变了话题,带领众官员前往了一个特别的地方——专门收养战争孤儿的院子。
这些孩子大多在混乱的战火中失去了父母,或者被无力抚养的亲戚送来这里,他们的身世令所有人心生怜悯。院子里的孩子们大多已经记得自己亲生父母的名字,甚至还知道自己的姓氏。
在朱慈烺带领的官员们进入时,许多孩子站起来行礼,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望。朱慈烺走到一个小女孩面前,低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抬起头,眼中清澈而明亮:“回陛下,我叫李若兰。”
“好,李若兰,你记得父母的名字吗?”朱慈烺温和地问。“我记得,父亲是李大好,母亲是吴氏。”
听到这些名字,朱慈烺沉默片刻后,他继续说道:“以后你会被安置在养父母家中,他们会为你提供一个新的家。你会像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继续走向你未来的路。”
对于大明而言,收养战争孤儿不仅仅是对这些孩子的救助,更是对未来的投资。这些孩子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新血液,或者在军队中为国捐躯,或在科举中崭露头角,抑或成为商界的佼佼者。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适应未来的生活,朱慈烺为他们制定了细致的计划。那些年纪较大的孩子,将根据自身情况分配给与父母姓氏相同的烈士后代,成为他们的养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