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了四次诺贝尔奖,实在是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情况。”
这也是记者们敬重包国维的原因,悉数诺贝尔奖创建以来,获得诺贝尔奖最多次数也不过是两次。
包国维一人便获得了四次,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张学良年纪大了,可也时常关注实事,特别喜欢市面的流行歌曲,对于诺贝尔奖的评选,自然也是有些了解。
他笑着说道:“洋人可不太愿意颁给咱们华夏人。”
某种意义上,诺贝尔奖作为学术界最为高端的奖项之一,所评选出之人,也代表着人类在这一领域的最高成就。
就算是瑞典组委会想要颁给包国维,可也要在乎西方的舆论,以及各国带来的压力不是。
一名记者脸上露出自豪地表情说道:“秉文先生所获之奖项,皆是诺贝尔评选组不得不颁发的,一个生理学或医学奖,一个经济学奖,两个文学奖,全部都是实至名归,若是不颁给秉文先生,反倒是诺贝尔奖失去了权威。”
发明青霉素,完善宏观经济学,还有多如牛毛的文学著作,作为民国一直到如今的活化石,包国维所获得的成就,足以载入到人类史册了。
张学良睁开厚重眼袋下的眼睛,笑着说道。
“我倒是觉得,秉文获不获得这一奖项不太重要,他已经不需要其他东西来证明自己了。”
又有记者好奇地说道:“说起来,汉卿先生与秉文先生,自民国伊始就有深厚的友谊,汉卿先生多久没有见秉文先生了?”
张学良吐出一个烟圈:“自到了宝岛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他是个大忙人大能人,哪里有时间搭理我这个烂人。”
被软禁之后,张学良对于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晰。
他顿了顿,最后说道。
“我跟包秉文一直都是朋友。”
“先生有机会,可以去大陆拜访一下秉文先生。”
张学良掐灭了手中的烟头,用意味深长的话语说道。
“还是不必了”
一个星期之后,在粤省深城的一场记者会上,年近九十的包国维头发白,他端坐在主位之上,那一双眼睛虽老迈,却仍旧精神奕奕。
当他看到记者递过来的报纸,上头关于张学良的访谈之时。
毫不避讳地骂道。
“他张学良就是个混蛋!”
便将报纸撕得粉碎。
在场的记者们,无不震惊看着这一幕。
不过,以包国维的年纪和资历来说,随后的舆论场虽觉有些不妥,但并没有指摘什么。
南方某知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