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人家只能靠脑子硬背,包国维脑袋里面可是有个数据库的。
他再微笑总结道:“比起渝市的地理位置来说,可谓是丝毫不让,先生可有疑问?”
这一番言论下来,让梅光迪直接懵了。
怎么回事,大家都是业余爱好者,怎么你包国维这个文学天才,竟然也看起了地理啊?
梅光迪又看向了竺可桢,似乎是在向这个地理学家求证。
后者微微点头之后,梅光迪原先在肚子里面打好的腹稿,全部都憋了回去。
“没没有。”他下意识地回答了一句,这还说什么,自己几乎找不出什么错漏。
可梅光迪还是不服气,他挺了挺腰板,拼着老脸不要说道:“你继续说,我且听听伱后面几点如何。”
包国维继续说道。
“其二,闽北地区地势险要,自古便航运频繁,于工业发展上面并不是没有基础,仅仅只是缺乏机会而已,况且诸位应该知道的,制取青霉素需要适宜的温度,20摄氏度乃是最为适宜的保存以及制取温度。”
他看向梅光迪,一字一顿地说道。
“而建宁城常年平均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比起川渝的炎热天气,乃是最好的天然条件,所需要的恒温设备成本,也将以此降低!”
这句话如同刀子一般,插入了梅光迪的眼睛,他感觉自己似乎后退了一步。
气温!
自己忘记了这个最重要的点,若是出于气温来说,闽北地区可谓是再熟悉不过,川渝的炎热天气是人所共知的。
前年,美国工程师开利才发明的第一代家用空调,这个时候空调还未普及呢!
温度才是药品研究的最大障碍。
再加上,闽北地区比起川渝来说,更加靠近江南地区。
光是靠这两点,梅光迪的言论便已经站不住脚了。
一瞬间,梅光迪的肩膀好像是颓了下去一般,脸上的震惊消散不去。
似是彻底的认输了,但他脸上先是震惊,随后又转为了欣赏,最后发出了大笑。
“好好好!好一个包秉文!我梅光迪服了。”梅光迪不由得连连摇头,十分懊悔自己挑战对方的行为。
“人人都说,你包秉文知识渊博,能言善辩,今日算是领教了。”
他拱拱手,眼睛里面看着包国维似是有光。
这是妥妥的天才啊!这是国家今后真正的希望!
原本古井不波的竺可桢,这回是真的有些讶异了。
他料想到,闽北地区的地理优势,这些东西对于他这个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