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卖钱。
为他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可这个世界是风云变幻的,常光头这样的人终究是走不远。
三年后,也就是1933年,这个世界将迎来一场重大的转折。
一方面在美利坚,罗斯福的上台,抛弃了自由放任主义,采取了某种意义上的“独裁”,利用集权经济干预,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来刺激经济,带领美利坚人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
另外一方面在德国,小胡子的上台,兴建了无数国家公共设施,将全部经济纳入到国家控制,适应政治需要,实行强制生产。
某种意义上,他的独裁统治也让德国快速从一个,一战战败国家短时间内,变成了一个一线强国。
这些例子,包国维现在自然都是不能说出来,但他知道,这条道路是被无数次被验证,完全可行的!
正是因为这些例子,包国维才敢理直气壮地说出那些话,才敢在演讲上对于他人的看法毫不在乎。
未卜先知便是底气!
智商不够,外挂来凑!
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情,依据事件发生的“马后炮”言论,还能是假的不?
只是,当权者听不听便是一个未知数了。
但此刻,三个人便已经完全陷入到震惊之中了。
竟是如此?
作为光华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张伯颂自身是很有水平的。
他先后在四个省份,担任过财政部门的一把手,还在金陵担任过财政部次长。
对于国际、外交还有财政,张伯颂几乎都可以算上半个专家。
他能够听出包国维这番话里面的份量,平常人看起来好像是很普通。
但像他这样的人听起来,却像是金玉良言一般。
他仔仔细细的回想起《枪炮、病菌与钢铁》之间的内容,越想越心惊,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正该如此!若是将这瑕疵补上,秉文这部著作不愧为社会学之大作也!”
张伯颂激动地抓住包国维的手,有些动情地说道:“这些话都是谁教给你的,这本书是谁交待你写的?是哪个派系,还是常光头终于是开窍了?
秉文真乃谋国之言也!”
张伯颂刚刚咄咄逼人,现在又变成这个模样,着实让包国维有些不适应。
他退了两步,摆摆手说道:“张校长,国维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指示,也不是任何派系,只是凭着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写出了这本书而已。”
包国维略带得意地继续说道:“我一直以来都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