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开设 9家橡胶厂,与此同时,陈嘉庚又独具慧眼,盯住了美、英、法、德、日等国迅猛发展的汽车制造业,投下巨资,扩大经营,起用各类技术人材,研制各类汽车所用的内外轮胎,同时生产一些轻工产品,如各种款式的胶鞋雨靴、医疗用品及日用品。与此同时,陈嘉庚又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开办了十几家商店推销产品,并创办了《南洋商报》大力宣传产品,使产品销路旺盛,年获利 150万元之多。到 1925年时,陈嘉庚除了拥有 1。5万英亩橡胶园外,还有大型机械化橡胶制品厂、生胶加工厂及轻工工厂等 30余所,分支机构遍及世界各地,产品畅销五大洲,实有资产 1200万元,相当于 100万两黄金,成为全南洋规模最大的橡胶联合企业,打破了英国垄断橡胶市场的局面,陈嘉庚成为闻名世界的橡胶大王。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只受过私塾教育,没有学习过现代文化,少年时总是不懂为什么外国人老是欺侮中国,为什么中国老是打败仗。到南洋以后,陈嘉庚接触到许多新事物,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认识到教育事业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亡。他说:“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言念及此,良可悲已。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超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
因此,陈嘉庚决定兴办教育。1894年,他第一次从新加坡回家乡,就拿出 2000元兴办了惕斋学塾。1906年,他又赞助福建华侨领袖吴寿珍等创办的新加坡道南学堂。1910年,他被举为董事,为发展学校,他出面作第二次募捐,募得 5万
多元,立即兴建新校舍,改名道南学校,是东南亚一所规模较大的华文小学。1912年间,陈嘉庚又在新加坡创办爱同学校,在爱国华侨的关怀资助
下,学校得到发展,学生近 2000人,分成 48个班,是新加坡大型华侨小学之一。
1913年 2月,陈嘉庚回到家乡集美,说服族中元老,停办私塾,成立乡立集美小学,暂借大祠堂开学。学生有 135名。
数月后,陈嘉庚捐资 2000元买下一块养鱼的池塘,面积有几十亩,作为集美小学校址。买下后即雇人填池建造校舍。不久,陈嘉庚又在集美开设女子小学。为了鼓励家长送女孩上学,他每月还给女学生发放津贴以资鼓励。
1913年秋,陈嘉庚返回新加坡,各项经营形势很好,利润甚丰,便在集美创办师范和中学。1918年 3月,集美学校师范、中学部开学。该校同时附设男女小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