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卖出,拒绝收回,是华侨经营之道。同时不会鲁莽地工作以致损害健康。华侨之所以对饮食讲究,就是因为懂得“健康就是财富”的道理。
日本人当自己所经营的事业稍为好转时,就会雇用店员,此时,老板就要上高尔夫球场去;老板娘也打扮得非常时髦,不是上电影院,就是参加“方城”之战。但是华侨绝不会忘记创业时所立下的愿望。为了达到目标,老板娘会一个眼睛盯着刚开始学走路的小孩,背上背着婴儿,一边做家务,一边照顾店里的生意。老板则穿着数十年如一日的衣服,每天只睡三五个小时。孩子们从小就会帮助父母。放学后,课余的时间,不是到店里帮忙,就是在外面打工。即使经营的店或事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这种刻苦耐劳的精神仍然不会改变。那些忘了当初立下的目标而走向享受之途的人,非但不会受到周围人的尊敬,甚至会被拒于门外。
娘会一个眼睛盯着刚开始学走路的小孩,背上背着婴儿,一边做家务,一边照顾店里的生意。老板则穿着数十年如一日的衣服,每天只睡三五个小时。孩子们从小就会帮助父母。放学后,课余的时间,不是到店里帮忙,就是在外面打工。即使经营的店或事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这种刻苦耐劳的精神仍然不会改变。那些忘了当初立下的目标而走向享受之途的人,非但不会受到周围人的尊敬,甚至会被拒于门外。
华侨这种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之兴起与茁壮,都来自于环境的逼迫,当付诸于实践时,那是一种“需要”的平衡行为。华侨泰半,出身贫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家乡,即已表现出为满足“生存需要”的行为,到了异地,在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的情况下,一切只有靠自力,深植于心的紧张感、压迫感与危机感,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形势逼使他们只有不断地工作,来换取“需要”的满足。“钱”是他们需要的,因为财富可以换得异族的尊敬:“创业”是他们需要的,因为自己的事业可以降低受环境左右的力量。他们深知只有这些在异地才是“真实”的,所以他们可以忍受一切挫折屈辱,埋首向前。
勤奋赚钱的毅力,做老板的决心,成为华侨独特的“创业精神”。
华侨“喜欢搞服务业”,根源于长存他们心中的危机感,他们的风险意识高,从白手起家开始,就偏向于成本低、资金投入少的行业,他们希望保持最大的应变弹性,以便随时可以转换与撤退。这种想法使他们在服务业的领域里,开创了许多新价值,掌握了发展潮流中的良好机会。
长期身居异域,华侨非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