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
于是,他来到一位乡亲所经营的餐馆中做杂务,就此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认真工作了一年。
后来,在一条小巷子里,他开了一家只能容纳四、五个客人的中国餐馆(还兼住家)。当然,这个小店面是租来的。这么过了一年,年轻人在另外一条巷子,买下了一家店,而以前那个餐馆,在内部稍微修整以后,就请别人来经营。
如此经过三年,他在大街上已拥有钢筋水泥所盖的房子。
这是一位到日本尚不足十五年,而现在已在东京和其他大都市拥有数百亿日元资产的华侨之前半生的简历。
像这种情形并非特例,也不是最出色的,以华侨来讲,是极为平凡的人生写照之一。
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华侨,简直就象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到哪里就在哪儿扎根茁壮,所以欧洲人曾说:“白人养牛,华侨挤牛奶”。表示对华侨活力之赞叹。
近些年来,只要翻开谈论经营问题的书籍,或是参加探讨经营问题的聚会,我们都会接触到“创业精神”这个名词,“创业精神”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最热门的话题。
何谓“创业精神”?其实它的意义十分笼统。很多年轻人不愿屈伏现实,为追求独立自主,实现个人成就而自行创业,我们可以形容他具有“创业精神”;很多大企业为适应社会结构变迁而起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对抗风起云涌的中小企业的竞争,而不断将组织弹性化,营运创新化,我们也可以形容它是一种“创业精神”:而当许多非营利性机构,甚或政府机构,被冀望能创造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价值”时,我们也可以鼓励他们培养所谓的“创业精神”。
从不一而足的说法与用途来综合,我们只能归纳出,“创业精神”是一种以“创新”的态度,通过“管理”的方法,创造出符合需要之“新价值”的行为表现。它可以产生在企业内,也可以发生在家族中,它不是只属于“创业者”才有的特质,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发的,或被培养出来,而具体地实践于工作岗位上。
中国人是极富创业精神的,中国人勤奋聪颖,能在逆境中不屈不挠,30年来高度的经济增长,就是发挥的一项明证。少小离家,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域自立更生的华侨,永远不忘记这个基本的精神。
不偷懒、不休息,从清晨工作到深夜,彻底遵守经商之道,而且心无旁鹜。买东西的时候,尽量杀价;卖东西的时候,则尽量不减价;并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做高度运转,信守“货既出门,概不退还”的原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