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联胜。
而是像把和联胜、号码帮、新记、洪兴、东星等,统统整合成一个帮派一样,把香江文学、粤东文学、客家文学、桂西文学这些文学的“根”,都深植在同一片岭南文化的土壤里。
这个集合,就叫岭南文学!
…………
第一天,小说创作班的学生们思路大开,受益良多,第二天仍然如此。
思想的突破,跟文化的开放都是一样的,先从一个小口一个小口地打开局面。
紧接着,就是从一条小缝,到打开一整座大门,这不是三天三堂课就可以完成的。
但不管怎么样,“文学的根”、“武侠文化”、“岭南文学”等观念,狠狠地冲击着所有人现有的认知,指明了一条全新的文学大道。
而方老师这盏文学上的明灯,也给《花城》今后的去处,指出了好几条明路。
“哗哗哗。”
伴随着方言宣布最后一堂课的结束,全班同学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就在方言给学生们签名留念的时候,背后忽然冒出林贤治的声音。
“方老师,能不能给您拍几张照片?”
“呃,可以。”
方言站起了身,面对着镜头,神态自若。
林贤治咔咔地按了几下快门。
方言问道:“你这是要用在宣传上?”
“没错,方老师。”
林贤治说:“我们要把您的照片,跟您的讲课内容都登在《花城》上。”
范汉生补充了一句,“文艺理论版块的头版位置。”
“方老师,能不能请您换个地方,再拍几张?”林贤治说这些照片素材,他们准备挑选合适的,分两期刊发。
“两期?”
方言不免意外,《花城》事先征得了自己的同意,除了“文学的根”的理论暂不发表,其余的都可以发表,但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刊登。
范汉生难为情地说,《花城》穷怕了。
一篇好稿子都恨不得掰开两篇用,而方老师这么多惊为天人的文艺观点和理论,全部放在一期上,何止是浪费,简直是糟践!
“范总编言重了。”
方言哭笑不得。
“一点儿也不言重。”
范汉生为难道:“说实话,这次能从方老师这里得到这么多好东西,按理说不该再有什么非分之想,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说,方老师,能不能请您给我们《花城》写一篇稿子?”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方言。
此刻,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