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不会放过机会,善于逢迎。
哪怕这机会看上去很刻薄,很艰难,但他一定会伸手抓住。
能上能下,能屈能伸,冯晓刚才能走到今天。
以至于叶大鹰等人讽刺他没脸没皮,给他取外号冯裤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冯晓刚是就是凭着没皮没脸混上来的。
观众很聪明,光不要脸,没本事,走不到今天。
不要脸的导演多了去,还有谁混出来了?
冯晓刚有自己的优势,对都市小人物奋斗经历和心态,把握极其精准。
再加上中国前三的都市平民作者王硕,中国最特色的农村城镇化作者刘震芸,以及在商业和艺术上平衡度把握的非常好的作者刘痕。
如果他顺着这个路子往下走,完全可以靠冯氏喜剧,一招鲜吃遍天。
但人在成名之后,大多会追求更高的成就。
冯晓刚对叶大鹰等人的不屑心里憋着股气,他有点野心,有点不甘,有点羡慕,想试试不同的路子,看看能否成为艺术家。
于是他拍了《夜宴》,证明自己也能拍古装大片,虽然狗屁不是。
又拍了《一声叹息》,还有《唐山大地震》《集结号》,和今天的《一九四二》。
“啪啪啪!”
与此同时,馆内的观众终于从影片中回过神,鼓掌,议论声渐起。
“这片子看不到一丝蓝天一片绿叶,太压抑。”
“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冯晓刚用心了。”
“张国笠完全不像本人,演的真好。”
“我怎么觉得这部片子,不适合在贺岁档上映呢?欢喜的日子里看悲剧.”
“.”
电影结束,主创上台,分享拍摄的艰辛和点点滴滴。
为了能演出河喃灾民当时饥饿的感觉,主演们在拍戏时也都处于挨饿的状态。
张国笠说这次拍完戏,明白人的尊严是从肚皮开始。
一旁的徐帆也赞同,认为有时候演戏光靠感觉是演不出来的,这种没有吃的的神情恍惚带到角色里来,特真实。
概括起来就一个字,苦!
记者则老调重弹,向冯晓刚提问票房预期。
这次冯晓刚一反常态,没有讲出具体数字,反而回道:“我相信没有一个导演拍完一个电影之后,是不对票房有一个期待的,我这次为什么没有说,因为我是怕低估了这部电影的票房。”
记者又问:“《一九四二》是一部好片子,但这不是您以往的喜剧片,刚才观影期间,许多观众反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