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低,只可能是一汽自身出了问题。
贾主任看到他的表情,脸上的苦笑不禁又浓了几分,“要造一辆车,我们核算的最低成本是6万元,最高成本是22万元,而卖出去只有一个价:4万元,单单一个红旗轿车,单位每年就要亏损好几百万!”
陈凡微微张着嘴,已经不会说话了。
在人均工资35块钱的时代,一年亏损几百万是什么概念?
而且这还只是一个红旗轿车,还有其他产品呢?
难怪后来红旗直接停产,只生产少量汽车供大领导使用。
油耗高,在汽油限量供应的情况下,各个单位自然不乐意使用;质量难以保证,维修成本自然升高;还一年亏损这么多钱,这样的汽车哪来的竞争力?
与其一年亏几百万来生产几十辆车,还不如直接去买进口豪车呢。
价格还更便宜!
下面各个汽车的使用单位也更乐意。
所以红旗的停产,还真不是简简单单一纸停产令的问题,而是从社会环境的变化,到一汽自身问题的多重结果。
随着贾主任的讲述,还有在轿车生产车间转了一圈,陈凡总算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最主要的还是设计有缺陷、质量差。
刚才贾主任就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陈总试乘红旗ca72时,结果车门打不开,最后是把前挡风玻璃卸掉,他才从车里爬出来。
另一个是70年的时候,车子载着外宾首长从八达岭返回,其中有一段很长的下坡路,没想到刹车失灵。
如果不是恰好路边有一堆修路用的石灰,司机将车开进石灰堆里,终于保住外宾首长的安全,否则这个后果没人能承担!
如此问题频发,既有设计原因,也有制造环节的问题。
即便一汽有大量的高级技工,可在设计有问题的前提下,他们又怎么可能造出没有问题的车?
当然这也不能怪一汽的工程师,汽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东西,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乃至于先进的工业设计。
而这些东西我国都不具备。
还是56年在大毛的帮助下,我国才有了第一条汽车生产线,结果没几年就中断,之后只能靠自己摸索。
老一辈的汽车人能够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设计并生产出红旗、上海这样的高级汽车,已经是难能可贵,大可不必吹毛求疵。
既然环境已经是这样,那汽车生产线的工业设计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时至今日,一汽还在使用传统的手工作坊模式来生产红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