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苏门六子各自忙碌起来,按照苏允的安排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工作。
这一日,苏允正居中协调六房之事,即便是六房已经将事情给梳理了一遍再报到他这边来,但事情还是太多太杂,关键是人人还是太少!
虽说现在寨子并不大,人数也不多,但准备要做的事情太大了,当下这点人手根本就不够用!
便在苏允觉得颇有些焦头烂额之时,负责吏房的王抱朴兴匆匆而来,一进来便喜道:“先生,苏门二贤杨中立(杨时)、游子通(游酢)与数十苏学会学子一同前来了!”
苏允闻言大喜,起身就往外面跑。
杨时与游酢二人来得太及时了,这两人乃是极有经验的人才,在苏门立雪之前,他们在各地为官许多年,早有丰富的地方行政经验。
由他们来一起负责地方上的事情,可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数十学子前来,亦是雪中送炭,能为当前的艰难局面注入强大的力量。
苏允快步走出房门,远远便看到杨时与游酢带着一群学子站在庭院之中。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出朝气蓬勃的气息。
苏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加快脚步迎上前去,拱手道:“二位贤才,还有诸位学子,能在此关键时刻前来相助,实乃我等之幸!”
杨时与游酢急忙上前回礼。
杨时诚恳道:“先生心怀天下,欲为百姓谋太平,我等岂有坐视不理之理?
听闻先生正筹备大事,便带着学会中的学子一同赶来,愿为先生效力。”
游酢也接着说道:“是啊,先生所行之事乃大义之举,我等愿追随先生,共赴艰难,为这乱世带来太平。”
苏允看着眼前这些充满热情与抱负的年轻人,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他说道:“有你们相助,大事可成!如今我等欲趁国难夺取绥德军,而后再谋发展,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但当前人手紧缺,诸多事务难以周全,你们来得正是时候。”
随后,苏允将当前的形势和各项安排向杨时、游酢以及众学子详细说明。
杨时听完后,略作思索道:“先生,眼下夺取绥德军之事,可先从舆论方面入手。
我们可以撰写文章,宣扬我们举事是为了抵御外敌、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以此来争取绥德军百姓和守军的支持,减少我们夺取城池时的阻力。”
游酢也补充道:“不错,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学子们在各地的人脉,收集绥德军内部的情报,了解守军的兵力部署、将领的性格特点等,做到知己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