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拱手:“陛下今日泛舟,无暇奏对,让我来寻申阁老,再拿不准就上明日廷议。”
申时行袖中的拳头,下意识捏了捏。
而后才无奈颔首:“倪银台请说。”
倪光荐闻言敛容正色:“主要是两件棘手之事。”
“其一是刑部张尚书临走留下的手尾。”
申时行有些疑惑。
张翰是和平交接给潘晟的,按他的性子,也做不出主动埋坑的事情才对。
况且,即便有,又跟通政司有什么关系?
“是六年前杭州府的一起杀人案,衙门断了案犯死刑。”
“三法司复核时,都察院与大理寺颇为犹疑,数次驳回刑部,一度卡了两年,争执不下。”
“随后张尚书知晓,便觉得大理寺拖沓,推诿不职,便力排众议,先行回文杭州地方复核论死,再逼着大理寺签署公文,之后犯人便秋后问斩了。”
无论是儒家教化,还是大明律,都主张慎重死刑。
一旦论死,必须三法司复核。
“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罢了,结果……”
说到这里,倪光荐顿了顿。
申时行听到这里,当即有了不好的预感。
倪光荐神情精彩地迎上申时行的目光,缓缓开口:“去年除夕时,该案的受害者,回家过年了。”
“换言之,没有什么杀人案,府衙强行找了个案犯出来,明正典刑了!”
申时行终于知道跟通政司有什么关系。
一旁的周子义苦笑连连,适时补充道:“如今刑部那边拟奏疏拟了半个月,朝中尚且悄无声息,但浙江那边的士人,已然群情汹汹了。”
“士林各大结社奔向走告,赤民百姓义愤填膺。”
“杭州府那边强行弹压此事,抓了一批刊印报纸、揭帖的士人,定的罪名是造妖言,传用惑众。”
“通政司备案过的报社,也一并被查封了。”
申时行牙龈隐隐作痛。
难怪通政司觉得棘手,非要内阁拿主意。
三法司多半想私下给这事把屁股擦了,否则断不至于民间闹得沸沸扬扬,官面上还没消息。
致仕的张翰有没有责任也难说,这同时还牵涉到致仕官要不要追责的问题。
府衙就更不用说了——闹出这么大的事,申时行恨不得给这群人一巴掌捏死!
但偏偏这事已经从极个别捕快牢头的事情,上升到整个府衙,乃至省三司衙门的政治姿态。
人死不能复生,想要平息众怒必然要做出更低的姿态,牵涉到更多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