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颍川这一条通道,当中是有数百里水道断绝的。但岳飞却是无奈,他倒是想从淮泗北上,可他的防区却在荆州,而且兵力也不足以支撑淮泗方向动兵。
岳飞自荆州北伐,总兵力只有五万人,而日后朱元璋从南京北伐,走淮泗和沿海通道时候,动用的可是整整五十万大军。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淮泗、沿海通道一路俱是大平原,在到徐州之前,前方连个小山脉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南军十分容易被骑兵闪击,北方的骑兵部队能够发挥极大的机动性。南军必须要处处设防,处处分兵,以保障后勤补给线和前方主力部队的侧后方,如此一来,兵力少了根本无济于事。
两相比较,但凡明智的君主,都不会选择以三、五万人出荆州,而必定会选择以十万大军出淮泗的。
这也是刘晔的进言目的。
“主公可令少主精选十万劲卒,驻于淮泗之地,北可支援豫州,占据天下之中,迎战袁军主力,东可入徐州,北上抄袭青州,威胁袁军之翼。西向则可联兵曹操,与袁绍战于宛雒。若如此,主公只需在豫州留守三五万人,余部可尽囤彭城、沛、鲁等郡国,做猛虎在山之势,蓄势待发。”
刘晔慷慨陈词:“如此一来,袁绍当有腹背受敌之感,若其明智,当先发河内。一旦拿下河内,不论是南下过河,直趋雒中,还是再下河东,绕行关中,都会使得袁曹死斗,此乃驱狼吞虎之计也。”
听完刘晔一番陈词,刘备缓缓捋须,仔细思量。
片刻之后,刘备才向众人问道:“诸君以为子扬之见,何如?”
荀攸、鲁肃恰好转目想要观察对方的神情,却不想视线恰好撞在了一起,两人顿觉有趣,同时失笑起来。
随即,看见荀攸退让之后,鲁肃便先开口了。
“主公,子扬之见,甚为有理,只是肃还有些许补充。”
在得到了刘备首肯之后,鲁肃开口道:“袁绍雄霸河北,并囤公孙余众,如今兵力已有三十余万,诚可谓兵广粮足,国富民殷。肃曾尝闻,如今仅冀州户籍之数,当不下五十万户,三、四百万人。此诚主公之大敌,万不可轻忽以待。决战固然干脆,却深藏风险,不可轻易为之。”
刘备赞同的点了点头,好奇的问道:“不想子敬竟持缓图之意?”
鲁肃正色点头:“不错,肃正是此意。”
鲁肃身边的刘晔有些不虞,他和鲁肃乃是乡党,关系一直很好。却不想如今战略大势上,鲁肃竟然和自己意见相左了。
犹豫再三,刘晔忍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