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二废太子(1)
历朝历代,都执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
建国之初,人口少,确实没问题。
然而,一旦人口爆炸式的增加,土地不仅不够分,还被官绅兼并严重,饿肚子的那批人就该揭竿而起了。
王朝周期律,根子问题就是土地的有限,和人口的持续增加之间的巨大矛盾。
胤禑利用康熙的见识短板,垄断了张家口到京城的官道收费权,嘿嘿,就再也不可能缺银子了。
要知道,在后世,最赚钱的高铁线路,就是京沪高铁。
在京沪线上,趟趟高铁,都是客满,想亏本都不可能。
胤禑垄断的官道收费权,无本万利,充其量也就是养一批收费的差役罢了,利润率冠绝整个大清的一切买卖。
当然了,胤禑从不做吃独食的烂事,康熙的小金库必须持续增加,这是大前提。
等康熙提及广州海关监督衙门,收的税越来越少的问题时,胤禑却闭紧了嘴巴,不肯作声了。
手不能伸出太长,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在古北口,康熙召见了直隶提督马进良及其长子马龙。
直隶提督,驻于古北口,辖提标四营,节制三镇七协,拱卫京畿险塞,其地位十分重要。
现任直隶提督马进良,已经在任近二十年之久。
不仅如此,马进良的长子马龙,居然任提标中军参将。
未入八旗的父子二人,居然带兵同守一城,可想而知,康熙对马进良有多信任?
当然了,马进良出身于甘肃西宁,这也是康熙格外宠信他的重要基础。
“赏戴翎、直隶提督,臣马进良,恭请圣安。”
“直隶提标中军参将,臣马龙,恭请圣安。”
“起吧。”康熙笑眯眯的说,“栋宇有大功于朝廷,来人,赐座。”
站在一旁的胤禑,深深的看了眼马进良。
嗯,眼前这个老家伙,绝非一般的莽夫丘八可比!
马进良故意把康熙的恩赏头衔,摆在最前边,显然是想告诉康熙,老臣是您一手拔擢的忠犬。
在大清,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这里的“眼”,并不是孔洞,而是孔雀翎毛上,像眼睛一样的圆形纹。
孔雀翎上,一个圆圈就算一眼,三个圆圈就是三眼。
照规矩,贝子和固伦额驸,戴三眼翎。镇国公、辅国公及和硕额驸,戴双眼翎。除此之外,朝廷命官须奉特旨,才有资格戴单眼翎。
在康熙朝,亲王、郡王和贝勒,照例不戴翎。直到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