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儿真的所知不多。”
胤禑和康熙几乎朝夕相处,康熙是个啥性子,他早就摸了个七七八八。
只要是皇帝,疑心都重。
但是,怎样把皇帝的疑心,控制在皇帝可以包容的范围之内,这是很多人都不懂的一门高深学问。
康熙也知道,胤禑从不结交朝中重臣,对他们不了解,确实说得过去。
“罗刹国背信弃义,肯定又给了策妄阿拉布坦不少火枪。”康熙一张嘴,就道明了背后的本质。
胤禑也很认同康熙的判断,和罗刹人的条约签定之日,就是撕毁条约的倒计时开始之时。
当年,《尼布楚条约》的墨迹未干,罗刹人就开始搞小动作了。
虽然,因为补给线太长,罗刹人没有能力大股的入侵。但是,小股罗刹人侵入边境烧杀抢掠的坏事,哪年没有十几起?
就因为强大的准噶尔汗国,横亘于大清的西部边陲,康熙不想两线作战,这才一直装糊涂。
现在,重新强盛起来的准噶尔人,再次蠢蠢欲动了。
如果,没有罗刹人的暗中拱火,打死康熙也不信。
“延信如何?”康熙索性没了睡意,就拉着胤禑彻夜长谈。
胤禑反正也是轮值,闲着也是闲着,就老老实实的反问康熙:“汗阿玛,延信是谁?”
康熙楞了一下,随即意识到,胤禑很不喜欢走亲戚串门,很可能没见过延信。
“延信是温郡王猛峨的三儿……”康熙发觉胤禑一脸的疑惑,便很有耐心的解释说,“猛峨的玛法,便是朕的伯王豪格。”
胤禑这才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叹息道:“照您这么说,延信竟是臣儿的堂侄?”
康熙点点头,说:“正是。他曾任二等侍卫,现为议政大臣、正蓝旗满洲都统。”
和雍正的海纳百川不同,康熙用人有个鲜明的特点,侍卫出身的宗室子弟或哈哈珠子,都会被高看好几眼。
延信既然曾任二等侍卫,又是掌握实权的满洲都统,不用问,肯定是康熙信得过的人。
“哦,原来是显王衍潢的族伯啊!”
“正是。”康熙被胤禑勾起了讲古的谈兴,便兴致勃勃的介绍说,“延信担任粘杆处侍卫的时候,每到夏天,都要亲自拿着长杆,替朕粘下树上的恼人知了。”
在很多戏说剧里,粘杆处,几乎和锦衣卫划上了等号。
实际上,粘杆处的主业是夏天粘知了,其余三季则充当包打听的职责。
以前的隆科多,很爱凑热闹,往往是,哪里人多,就往那里钻。目的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