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十八特别喜欢评书《三国演义》,便点了一出《挥泪斩马谡》。
当说书先儿讲到,马谡居然山上扎营时,康熙忽然叹息道:“诸葛一生唯谨慎,只可惜,识人之明,远不如昭烈贼。”
刘备的谥号,是昭烈帝。
但是,康熙一直认为,汉献帝都没死,刘备居然擅自称了帝,显然是假仁假义的篡贼了!
曹丕篡汉,孙权称帝,以康熙的视角,其实皆情有可原也!
毕竟,汉失其鹿,群雄逐之,无可非议也。
大清入关,也是明失其鹿于闯贼的天命嘛!
唯独,刘备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献帝未崩,而其位已篡,大耳逆贼也!
“这位兄台所言,鄙人不敢苟同也!”
就在这时,隔壁雅座上,站起一名白面书生,慷慨激昂的说:“曹丕篡汉已成定局,昭烈帝亲续汉室宗庙,善莫大焉。”
胤禑对夸夸其谈的读书人,没有半点兴趣,仅仅是瞥了那书生一眼,看清了相貌,便把头一低,懒得再看他了。
康熙掌权了几十年,夸夸其谈如高士奇者,陪伴圣驾左右,长达二十余年,早就看腻了。
这个时代的书生,若不参与处理实际政务,大多数情况下,还比不上马谡呢!
可是,见没人理他,那白面书生反而来劲了,振振有词的说:“古之汉昭烈不可畏,只怕,今之曹丕酣睡于卧榻旁!”
跟来保护的隆科多,是个典型不爱读书的武夫,他根本听不懂,啥叫今之曹丕?
可是,康熙和胤禑,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
尤其是康熙,每年几次的宫廷经筵上,经常怼得翰林讲官们,下不来台。他的学问水平,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丝毫也不过分。
胤禑刚想替白面书生说句话,免得这个二楞子惹下杀身大祸,康熙却说:“马谡之妻、妹皆美,都赏你了!”
唉,话出于康熙之口,也就无可挽回了!
不管是哪个时代,都要好好的管住嘴巴,千万莫嘴贱!
“隆老三,拿了!”胤禑只得下令抓人了。
康熙的心情其实很坏,这个节骨眼上,胤禑还真不敢招惹他。
“嗻。”隆科多不懂文学,却知道,既然胤禑下了令,就必须坚决执行。
既然抓了人,继续坐着喝茶听评书,显然不可能了。
走出茶楼的时候,康熙吩咐胤禑:“有些狂生,仗着读了点书,就敢妄谈国是,绝对不能轻饶了,全家贬为你的阿哈,无特旨不赦。”
“嗻。”
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