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这一套驻军方法,对付小规模的农民起义,真有奇效,可以快速的镇压下去。
但是,金田起义之后,这种到处洒芝麻的落后驻军方式,就被打成了翔。
现在,大清调兵的方式,反而对胤禑极为有利。
他们都是营连团长,也都没有硬靠山撑腰,胤禑只需要暗示一下,不愁这些人不投入他的门下。
胤禑是兵部的管部阿哥,他完全可以利用职权之便,以一年一到两个的速度,不动声色的把他们安插到直隶的绿营之中。
现在才康熙四十六年,胤禑还有十几年的准备时间。
那句老话叫啥来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全小将暗中组织一心会,和胤禑暗中培养几十个营连长,皆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二次开考,重新开始后,老四被锁进了贡院。
胤禑给了老四五百名绿营兵,让老四有能力挨个盯死上次中举的那一百多人。
等正式张榜的时候,果然不出所料,上次中举的人中,居然有十个都是草包。
看卷子,不仅文不对题,而且,连基本常识都错得一塌糊涂。
“来呀,挨个抓人!”
“嗻!”
随着胤禑一声令下,各地调来的绿营兵,倾巢出动,大肆搜捕科场舞弊的人及其家小。
在大清,越是家大业大,越不敢跑,只能乖乖就擒。
只要跑了,就是藐视朝廷的重罪,以前几百年积累的家业,必定从此灰飞烟灭。
若是不跑,只要不是株连五族,总有继续传承下去的机会。
在小农经济时代,子孙后代若是不许参加科考,那就等于是挖了读书人的根。
胤禑这边拿到了详实的口供之后,老四上了折子,公开弹劾两江总督噶礼,贪赃枉法,肆无忌惮的科场舞弊,破坏国家抡才大典。
“四哥,十个作弊的,九个归你,我只要江宁林家。”胤禑主动给老四提了要求。
老四毫不迟疑的点了头,笑道:“都依你。不过,噶礼不能给你,唉,我太缺银子了。”
“就这么说定了!”胤禑和老四,相视一笑。
真正的大人物,只要达成了共识。往往,剧情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剩下的都是收网的细碎工作而已。
高育良的命运,从沙瑞金空降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前明太祖发明的瓜蔓抄,实在是厉害之极。只要,你和胡惟庸或蓝玉,能够扯上点关系,就都先抄后噶,下手绝不留情。
胤禑的猎物是,江宁林家的嫡长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