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多面下注,免得啥也捞不着。
所以,年羹尧和老八、老大和老三,都交往甚密。
甚至有段时间,年羹尧还想往太子的跟前凑。
只可惜,胤禑主持的抄捡东宫,把他给吓坏了。
回别院之后,胤禑正想把年氏叫来,培养一下感情。
就见乌林来了,小声禀道:“爷,京里来人了。”
所谓的京里来人了,除了老四之外,还能有谁?
因老八监国,老四留在京里蹲着,兄弟两个见不着面,就只能暗通书信了。
来人带来了老四的亲笔信。
老四的信,乍一看,就是寻常的问候信。
实际上,等胤禑拿出特殊的玉制缺格模版,往书信上面这么一套,信里的真实意思,瞬间跃然于眼前。
呵呵,监国的老八,有些得意忘形了,居然改在了贝勒府里办公。
据说,这是八福晋的提议,获得了老八的的积极响应。
另外,老四在信里说,老八的府上,养了一个妖道,到处说什么,王上加白。
胤禑将老四的书信,凑到了蜡烛跟前,充分引燃之后,信手扔进了火盆之中。
先点蜡烛,再看密信,不仅是胤禑,就算是老四,也一直保持着这个良好的习惯。
前明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受崇祯的指使,暗中和后金议和。
不成想,陈新甲百密一疏,没有及时销毁议和的密函,导致了严重的泄密事件,被恼羞成怒的崇祯砍了脑袋。
教训是异常惨痛的。
试想一下,若是陈新甲不马虎大意,真和后金议和成功,避免了两线作战的战略劣势,让前明腾出手来专心围剿闯贼,大明也许可以撑到崇祯死后的中兴?
ps:怀着感恩之心,加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