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都不用就能到。
光明公社的街道看起来比红旗公社的街道要长且宽敞,也更热闹。这边国营饭店的菜多是海鲜,但她走遍了整条街,没看到卖海鲜的,她现在特别想吃鱿鱼。
宋雨晴看到李思悦去买卫生带,才想起来她上个月没来例假。心里叹息,肯定是因为劳累和没油水才没来。
在供销社买到了一盒12色的上海大蜡笔,花了五毛钱。又去买了酱油。她总算是知道为什么要说“孩子到了会打酱油的年纪”,她以前没理解,酱油怎么用打的,合着酱油是散装卖的。雨鞋要买,有几次下雨上工,她的脚都浸得发白了。画画专用的纸没找到,她去买了很大一张的大白纸,等回去了再自己裁。
日子就这么张罗了起来。
累得倒头就睡的日子里,她甚至想过,前面的二十四年,是不是她的黄粱一梦。存在旧时光里的爷爷奶奶,毕业后没再见面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因为全球病毒而半年没见的赵平生......
“雨晴,想什么呢?”
“想家了。”
第019章油焖大虾
从公社回去时,宋雨晴还带回了一个小包裹,是羊城那寄过来的,看到唐秀香的名字,就知道是家里给寄的了。而她也再寄出去两封信,一封到羊城,一封到湛县红星农场。
她和姜凤霞三次通信,信件内容一次比一次长,或许是她也知道自己需要个陌生的朋友来倾诉,在日复一日的劳动和精神文化贫瘠的生活里,寻求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羊城的家人不适合,朝夕相处的知青们也不适合。
“离光明公社不远的红岸生产队明天有个大集,大多是渔民家自己捕捞的海产品,去不去?”张庆国平时没少开拖拉机到处跑,在这边也有那么几个能打听消息的朋友。
大家互相看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冒出的亮光,纷纷点头:“去!”
回去后,宋雨晴拆了家里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顶米色蚊帐,有两个补丁,看起来用了有些年了。但好过没有。有李思悦帮忙,她很快就把蚊帐给架了起来。
家里回的信内容不少,是宋红旗代笔写的,问她有没有需要寄过去的东西,还说了宋知秋和耿川将在年底结婚领证。
她没见过未来姐夫,在家时只听宋红旗提过两次,了解的不多,只知道人在读工农兵大学,她也不敢多问。
想了想自己当下的情况,很快就写了回信,说自己这边一切都好,暂时不缺东西。
她清楚自己的来历,本不该拿宋家人的东西,占了另一个“宋雨晴”的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