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动起来,这大明的江山社稷本官不管谁来管?
于是李适当即找来户部左侍郎宋应升,
“关于今冬大面积受损的麦田,可要有个预案,明年夏季将面临夏税收不上来,百姓没有粮食闹饥荒的情况。”
宋应升当即说道,
“天灾无情,不过下官早有预案,今秋朝廷存留了大量新作物的粮种,这新作物马铃薯,番薯等种植周期较短,要是早春种下,可以赶上夏收。”
“还有便是一些粗粮,如荞麦,高粱,大豆等种植周期也很短,可以在春季种植,夏季收获。”
李适顿时心情好了,也露出笑脸来了,
“不错不错,困难是有的,但是前途也是光明的。”
宋应升又说道,
“不过,目前这新作物和粗粮粮价便宜,要是还采用亩征二钱的税制,百姓基本无利可图。”
李适顿时心情又不好了。
只见宋应升又说道,
“而且要是春季种植了新作物和粗粮,占用了种植周期和田亩的肥力,夏收后还是得种植新作物和粗粮。”
“这秋收还是会面临夏收的困境,唯一好处是百姓不得饿肚子。当然要是不剥削百姓,只得调低税率。”
李适的心情彻底不好了,是个人都知道我们李大人一身正气,爱民如子,宁愿自己少吃一顿饭也不得剥削百姓。
第422章《天工开物》的作者
李适只得说道,
“具体的税率到时候再说吧。”
这全是让人不爽的事,李适觉得必须要找点事让自己爽一爽了。
瞥了一眼宋应升,李适又说道,
“听说你的兄弟宋应星写了一本《天工开物》?怎么样,书写得的还顺利吗?”
宋应升顿时一愣,这李相是出了名的无事不起早,他问《天工开物》干嘛,难道是想要谋夺此书?
可是这就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杂书,对李相的名声没有任何好处啊。
宋应升只好摇摇头,老老实实的说道,
“这《天工开物》是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书籍,基本已经大成。不过想要推广的话实属困难,一是这书肯定不受读书人喜欢,二便是推广需要大量的金钱。”
李适嘴角一笑,
“本官记得羊毛去味的关键技术就是《天工开物》上提供的办法,说明这书还是有一点点作用的吧。”
“你去将宋应星叫来,本官看一看这《天工开物》到底怎么样?要是不错本官可以帮着推广。”
宋应升顿时大喜,要是李相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