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的职权问题。
朱载坖这边派出的人选是高拱和海瑞两人,户部这边派出的是一位户部侍郎,宫里的代表正是原来的财务高手陈洪大太监。
高拱和海瑞两人在来之前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朱载坖的提点,两人自然也明白这次要争什么?要管什么?如果不同意,那就不干了,反正没有银子银行谁爱干谁干。
所以在这一次四方会谈之中,高拱和海瑞也取得了极大的主动权。
最后议定的方案就是裕王府所代表的顺义产业园出资五十万两白银,户部出资二十万两白银,顺天府出资一万两,宫内出资五万两,共计七十六两万白银为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的启动资金。
由于代表裕王府的顺义产业园出资最大,所以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就在裕王府这边,而户部这边则掌握了之前就商议好的审计之权,宫里掌握监察之权,至于顺天府啥也不是,只有一个后续分红的权利。
而且根据会谈要求,户部那边要将隶属于钞纸局,印钞局的老匠人划给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管理,以后户部不得干涉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纸钞业务。
对于这个提议,户部想都没想直接就同意了。对于户部而言纸钞局和印钞局这俩半死不活的九品小司衙门,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若不是每年还要整一些比厕纸还硬的宝钞给宗室们发工资,户部都不想继续开着这俩小衙门了。
现在有人要接盘,他们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毕竟这些人一般关系被转走了,那么户部就不用再养着了。
要知道从朱元璋时代开始,宝钞的信用价值就是在一路狂泄,本来在户部负责搞宝钞的小司衙门有:户部宝钞提举司、户部钞纸局、户部印钞局、户部宝钞广惠库、等五个司局库小衙门。可是经过了一百年多的漫长岁月,现在就剩下剩下了仨。
而且这五个司局库的负责官员,要么是九品芝麻官,要么干脆就是未入流的末等小吏。
由此可见大明朝对纸钞的态度是何等的轻视,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从设计之初,就想着用印出来的纸白嫖社会财富。
但可惜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在朱八八滥印宝钞之后,大明的老百姓们第一时间就将宝钞的官定价值给折换成了实际购买力价值。
因此在老朱的不懈努力之下,好好的信用货币体系在他这一代就崩溃了。
后世的皇帝们又苦于宗室数量庞大,朝廷税收拮据的情况,于是乎在经过了几轮宗室条例改革之后,宗室的俸禄大半都开始开用这种不值钱的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