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盐在古代也算是比较贵重的商品,一些吃不起盐的穷苦百姓,有时候甚至为了吃一口盐,不惜煮粪水熬硝盐来吃。
这种盐又被民间称之为“小盐”,区别于海水所熬制的“大盐”。
但这种盐除了味道偏苦涩,还含有防腐的亚硝酸钠成分,而这种成分摄入过量又会致癌,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致癌物质。
所以在近现代之前想要吃上一口干净卫生的盐,如果不是家境殷实的小康之家,几乎想都不要想。
而之所以会如此的原因也很简单,一可能是生产力落后,没有高的食盐产量可以供应,也没有那么好运输条件可以将食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二嘛…可能就是有人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根本就不想让老百姓吃到廉价而又容易获得的盐……当然这种揣测也是一家之言,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
高拱给朱载坖讲的盐政盐税知识也比较扎实。
春秋以来的高拱都是一掠而过,最后着重讲的就是大明朝本朝的盐政历史。
本朝盐政上承元朝,循元旧制,仍行引法。
洪武年间,太祖皇帝为抵御外患,筹备边储,仿宋折中之制而行“开中法”。
其法为:
由户部出榜召商,令其输粮于边塞或其它缺粮地方,朝廷收粮衙门登记所纳粮数及应支盐数,填给仓钞;商人再持钞投产盐地运盐使司换取盐引,持引赴盐场支盐,运赴指定地区销售。
所以此法仍是以场盐官收为基础,仍属于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
故其产、运、销制度大率仍元之旧,而更加完善的是太祖皇帝将全国盐政归属于了户部。
然后又在产盐大区设都转运盐使司,掌管一区盐政;盐场设场署,谓之盐课司,掌督产收盐。
一区所属盐场甚多,乃于运司之下,增设分司,作为运司的派出机构,对分辖的盐场实行就近管理。
接着为了监管盐政,朝廷又在运盐使之上,设巡盐御史一职。
然后又由皇帝按年特遣大臣,综理一区盐政大事。
就比如鄢懋卿,他现在就是受到了严世蕃的举荐得了一个特遣大臣的身份,而且管理的范围极大,直接把监管盐政的巡盐御史都给压住了。
可谓是风光无二,称呼他一声盐政沙皇都不为过。
但可惜的是,鄢懋卿再能折腾,他也得想法子喂饱了严世蕃和自己之后才能给嘉靖皇帝干活。
所以,他在地方上管理盐政的时候,也是注定要得罪死很多人的。
而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