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清理门户
亲军都尉府是在洪武二年,改原本的拱卫司设立的。
原本隶属于大都督府,后被朱元璋将其独立出来。
负责皇宫宿卫,以及皇帝出行的仪仗。
由前、后、左、右、中五军,外加仪銮司组成。
这里面的人,不仅仅人高马大,弓马娴熟,而且还需要对皇帝绝对忠心!
这也能理解。
宿卫皇城,又负责仪仗,不人高马大,弓马娴熟怎么能成?
至于对皇帝的忠心,那更是没说的。
可偏偏现在,就是朱元璋最为在意的忠心出了问题。
而且,出问题的还是曹秀这个亲军都尉府的右都尉,实权二把手!
他特别信任的人。
这让朱元璋心情又如何不复杂,不难受?
亲军都尉府里面的人员组成,大体上分为两类人。
一类是勋贵大臣,高级将领家的子侄。
这等身份的人,担任宿卫的传统,已经很久很久了,被证明了有诸多的好处。
包括并不限于,忠诚度相对较高,身体素质比较好,跟在皇帝身边,可以培养他们和皇帝之间的关系,给他们谋个出身,以及他们的父辈要是脑后长反骨,也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人质……
另外一类,则是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里,死掉的将士留下的儿子,被朱元璋抚养。
而后收入亲军都尉府中。
这些人的忠诚是无用担忧的。
朱元璋吩咐之后,又命人取来香烛纸钱,火盆贡品等物。
就在这里武英殿里,亲自动手,搭建起了一个简易的灵堂。
他点燃香烛,摆上供品,对着自己亲手写的,汪干娘牌位,认真的拜了拜。
然后蹲在火盆前,烧起了纸钱。
脑海当中,浮现出了汪干娘的身影,以及汪干娘拿出粮食,帮助自己去皇觉寺的景象。
虽然没多长时间,皇觉寺也因为饥荒关了门,自己没在那里吃上几顿饭,就被迫再度流浪,当上了叫子。
但总归是受过恩的。
“干娘,恁的恩情咱一直都记得,也一直都在还。
从咱有了点本事后,到现在,已经还了快二十年了。
这些年,咱是怎么对待他的,您若上天有灵,心里自也清楚。
这份恩情,咱想一直还下去,惠及干娘恁的子子孙孙。
可是,干娘,恁儿子忘了本啊!
他不想要这份恩典了。
升米恩,斗米仇啊……”
朱元璋沉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