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拔苗
夜深人静的时候,严毅曾反复思考,要想在这个时代开疆拓土,除了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一批优秀的文臣武将外,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有很多,比如军事装备、外交手段、舆论宣传、民心支持等等,但其中最无法忽视的一项,无疑是粮食储备和供应。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筑墙,广积粮’,这些经过无数实践证明的话都说明了粮食的重要性。
从实例来看,屯田制为曹操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经济实力,还显著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相比之下,粮食供应却成了制约诸葛亮北伐的关键因素之一。
成也粮,败也粮。
严毅深知,只要他能在农业发展和粮食储备供应上领先其他势力,那他就将占据显著的优势。
因此当他拥有第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后,他就立刻开始在农业发展上进行积极的探索。
曲辕犁的研制只是他这方面野心的一个具象化。
除此之外,像秧苗技术、灌溉技术、培育新稻种、研制新农具、新肥料等,也都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准备和推进中。
为了有效掌握各方面的情况,严毅最近了很多时间来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并借助前世记忆加以拓展。这样做的结果是,他在经书和书法上的学习暂时陷入了停滞,毛笔字依然是那么难看,但是麾下各曹、各监官员在面对他的问询时却感觉压力越来越大。
少君各方面的知识好像都懂一些,虽然谈不上精通,但用来监督和考较他们,却是绰绰有余了,尤其是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常常问得他们汗流浃背,大脑一片空白。
司农监令史何茂现在就处于这种呆滞的状态,面对严毅接二连三的问题,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回少君,此间田亩主要施的是粪肥,其次是灰肥。”
常见的粪肥包括人粪、马粪、牛粪、猪粪、羊粪、鸡粪、鸭粪等,灰肥则以谷壳、草木灰为主。
严毅想起早上在广信里遇到的那两个田户,就曾担心肥料不够用,眉毛不禁蹙了起来,斜睨何茂:“没了?”
何茂擦了擦脸颊上的汗珠,想回答是,却又不敢,一副搜肠刮肚寻找其他答案的惶恐摸样。
严毅的视线从其他几名司农监官吏脸上一一扫过,目光所及之处,每个人都触电般地低下了头。
他这时也看出来了,自己匆匆拔擢的这些司农监官吏,只懂得一些经书上的东西,书上没有写的,他们就知之甚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