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人头税
算赋,即人头税。
人头税是诸赋税中极为沉重的一项,算是大税种,给百姓带来的负担犹甚财产税。
按照汉制,凡是年龄不满五十六岁者,不管成人还是小孩,全都需要缴纳人头税。十五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缴税一算,即一百二十钱,年龄小于十五岁的,每人每年缴税二十三钱,称为口钱。
但这只是旧制,随着天下大乱,铜钱越铸越多,货币飞速贬值,很多郡县征收的人头税已经远不止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而是倍算,乃至数倍之算。
在那些赋税繁重的地区,以一个五口之家为例,每年光是人头税就要缴纳上千钱,甚至超过两千钱,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税种,一家人缴完税后,剩下的钱还不够填饱肚子,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就有破家之险,对兵祸、灾害、大疫的抵抗力更是微乎其微,一旦发生,除了家破人亡,别无他途。
正因如此,严毅在颁布新税令时,对人头税尤其重视,将其调整为‘年岁未及冠,及超出四地支周期者,皆不用缴纳算赋、口钱’。
及冠,即二十岁。
地支周期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轮周期为十二年,四地支周期就是四十八年。
也就是说,运城的编户百姓,只有年龄在二十岁至四十八岁的人,才需要缴纳人头税。
如此一来,运城百姓在人头税上的压力就要减轻很多了。
对严毅降低百姓赋税的举动,很多人都感到不理解,包括曹秋、严白虎等人在内。曹秋认为收买民心不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严白虎则是担心运城的新税令会对乌程造成冲击。
但严毅有着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赋税降低后,看似会降低财税收入,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因为这些举措可以吸引大量百姓依附。单人税钱是减少了,全县人丁却大大增加了,迅猛增加的人口足以让运城的财税收入不减反增。
既能提升财税收入,又能减轻百姓负担、收获名声,何乐而不为?
严毅实施新税令的决心很大,运城人丁稀少,充实人口才是重中之重,如果光有地没有民,这些荒地要来有何用?
两个月前,他在思考该如何抵御孙策时,认为首要是扩军,扩军则必先扩民,而扩民的前提是扩地。
然而,在经历了两个月的见闻后,他的想法已悄然发生了转变,地固然要扩,但并不是只有扩地才能扩民,因为民如水,而水是在不断流动的,‘民归之如水就下’,仁德的名声和恰当的举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