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的恐慌……
周清见状,心中关于疫病的种种知识开始汇聚。
他取出笔墨纸砚,在油灯下,开始编撰文章,尽量用简短、直白不容易产生歧义的文字,写下自己对疫病的理解。
写到天明才收工。
又反复读了好几遍,将字句斟酌,一些容易犯忌讳的地方隐去。
古代著书,着实不易。不但容易被人挑刺,还可能被举报,连累身家性命。
因此文章写得艰涩隐晦,有时也是不得已为之。
好在周清通篇近乎白话,都是世人常用,能理解的话语。他读书时,早已将种种忌讳牢记于心,又检查了早几遍。而且记忆力惊人,打腹稿时都无比注意相关方面。
最终成稿定型,除了内容没有文采外,完全能算得上防疫治疫的手册。
写完之后,他心中豁然开朗。
观察养生主,文胆已经提升到了(中阶)。
纯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这才是他穿越而来最好的文章。
……
……
太和宫。
这次观礼,实则是太和派确定继承人的日子。虽然人选早就为江湖同道熟知,但举行观礼,仍是重要的事情,往后萧若忘完全可以用太和派少主的身份,与江湖同道和官场中人打交道。
并且加箓之后,本身便有虚职的官衔在。
江湖上,能这样获得朝廷加封虚职官衔的大派,实是寥寥无几。
清福宫最盛时,都只有清福宫宫主才有官衔,后来那场动乱之后,也被朝廷收了回去。
“周解元好。”
“萧道长好。”
萧若忘知道周清上山,亲自带人过来迎接,并请他到内殿一叙。太和派内有文武两殿,文殿专门用来招待达官贵人,规格较高。
当今天子崇道,是以上行下效。
太和派在西江省扎根多年,又有清河王府撑腰,着实结交了不少达官贵人。今次连西江省布政使都来了,其余知府之类,都只能当陪衬。
除此之外,还有清河王元华和郡主元明月,将在观礼正式开始的时候到来。
萧若忘知道周清喜静,给他安排了一个僻静的位置。
在他看来,周清能来观礼,已经很给面子了。
毕竟周清在他的感官里,实是古之隐士一流。哪有中了解元之后,不换大宅子的。
周清便是。
住了一个老宅,连仆役都没有。
不慕奢华,颇有道家恬淡养真之举。
即使周清在孝期,其实以世人的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