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有些问题,但科举已了,臣建议在礼部铨试的时候,加以严查。”
“科举名次事关授官大事,如何能够轻易糊涂为之。”李义府神色平静的拱手,说道:“陛下,臣请再加一考,陛下亲做考官,在太极殿专考这四十三人,也不必全部罢黜,重定名次便是。”
“重定名次。”李承乾目光轻轻地看向李勣,问道:“英国公,朕来一次殿试,你觉得如何?”
“臣以为可以。”李勣站了出来,不敢上看,直接拱手。
到了如今,他怎么可能还看不出来,李义府就是替皇帝在发声,科举加殿试,就是皇帝的意思。
皇帝要从吏部收拢一部分科举的权利。
谁中举,吏部说了算,但科举的名次,皇帝说了算。
“天下认真科考的士子不易啊,朕也应当为吏治清明多做些事,舅舅,你觉得如何?”李承乾一句话说完,长孙无忌顿时感到一股沉重的压力落在自己肩头。
什么叫为吏治清明多做些事情?
难道不进行殿试,天下便吏治不清明了吗?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说道:“臣以为可以。”
“好!”
……
太极殿中,一份份试卷被收起,一名名进士起身拱手,退出殿中。
烛光燃起,宫殿明亮。
“这些便是舅舅和英国公重新排定的前十人选。”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和李勣。
“是!”长孙无忌和李勣同时拱手,皇帝虽然重新定下殿试,但四十三个人的试卷他也不会亲自去看都是朝中诸位宰相每人看四五份后选出来的十份。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低头看向了手上的试卷。
第一名,范履冰。
咦!
李承乾心中轻咦一声,他之前怎没有看到,这一次科举竟然还有范履冰。
范履冰是前世北门学士的首脑之一,没想到他竟然也在这一科中举了,而且最后还能说服众人成为第一名。
李承乾轻轻笑了,然后仔细的看向范履冰的文章。
科举第一名范履冰,科举第二名李泾,科举第三名崔明远……科举第五名狄仁杰……
看完狄仁杰的试卷,李承乾心中轻叹一声,他已经多给了一次机会,但狄仁杰就是考不到前三。
或许这就是明经科的局限吧。
不过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起码科举第五,狄仁杰可以直接从县尉开始,他的试图,日后就要顺多了。
李承乾没有超拔的意思,人总是要历练,才能成才。
放下手里的所有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