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就在旁边,他的话在崔氏极重。
李承乾轻轻笑笑,转身看了崔仁师一眼道:“崔公,里外朕的做法都瞒不过你,你说,朕如此做,如何?”
崔仁师想了想,道:“张大象说,河北局面艰难,臣承认,自大唐开国以来,的确如此,而陛下执政以来,多有缓和河北矛盾之举,此番严禁私钱,怕也是为了不让豪族盘剥百姓,方向是对的。”
“崔公是想说朕不过是隔靴搔痒,杯水车薪?”李承乾似笑非笑的看向崔仁师。
“臣没有那个意思!”崔仁师赶紧摆手解释。
“无妨。”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朕做的虽然不少,但实际上,也不过是让河北百姓稍微松了口气,这一点朕是明白的,尤其是到了明年,赋税征缴还要继续,河北百姓身上的压力会再次重起来。”
“陛下!”崔仁师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承乾笑笑,说道:“不过有件事情,崔公却是错了。”
“请陛下指教。”崔仁师神色肃穆起来。
“这天下虽是朕的,但也是天下英杰的,尤其是河北本地,更是天杰地灵,人才辈出。”李承乾轻轻催马,说道:“朕如今有心缓解河北压力,想必河北的有识之士应该能够看的出来,以后替朕出谋划策,乃至于彻底解决河北问题,他们都会做的。”
李承乾从来不是一个人,他是皇帝。
他做出一些事情,做出表率,那么天下英才自然就会跟随。
尤其是河北人。
其他人不说,只要李承乾持续的做下去,那么将来必然会有两个人全力的支持他去做。
一个是刘仁轨,一个是狄仁杰。
而且除他们两个以外,类似张大象一类的人物也不在少数。
起码在很多人的眼里,皇帝之所以这么关心河北之事,就是因为张大象在他耳边说了许多。
一个张大象之后,说不定就会有无数个张大象。
到时候上下一起努力,河北的问题,总有解决的一天。
至于早晚,那就不是他需要太操心的事情了。
……
骑马而过树荫,李承乾摆摆手道:“好了,不说此事了,英国公现在已经到了辽东,再有一个来月就要回到定州了。朕打算让英国公回来之后好好歇一歇,然后调沈州刺史苏勖任菟州刺史,安东都护,崔公调任沈州刺史,安东副都护,如何?”
“臣领旨。”崔仁师认真拱手,然后他看向李承乾道:“陛下,臣何时起行?”
“不急。”李承乾微微摆手,催马向前,同时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