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兄钝拙,还请贤弟赐教。”许敬宗认真拱手。
李义府抬头,轻声道:“延族兄,户部是根据地方州县的上报进行安排的,但是地方州县上报名单上的空余田地,你确定它们真的就是空地?”
许敬宗一愣,随即脸色微微一变。
“不仅如此。”李义府摇摇头,说道:“空不空是一回事,就算是空了,你确定就足额吗?”
许敬宗直接摇头。
隐田,倾田,这种事情,不过是地方常态罢了。
“司空就在长安,关中的田地虽然隐侵不少,但说实话,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又多是权贵之家,彼此隐侵又能有多少。”李义府轻轻摇头。
关中的田地是最直接关系长安粮价的。
如果关中赋税不足,到了春夏,长安粮价必然飞涨。
这种事情下,皇帝一眼就能够看的出来。
当然,如果是某个被蒙蔽圣听,甚至于不愿意听民间声音的皇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司空察觉不到天下之变。”李义府轻叹一声,说道:“并州地狭,河北赋重,江南偏远,剩下的地方就不多了。”
“河南,荆州和淮南。”许敬宗紧紧的咬着牙。
“从军前刚刚厮杀回来,好不容易立下军功,又好不容易得勋得爵位得地,可最后却发现,没有地,你猜那些军中的厮杀汉会怎样?”李义府神色严肃起来。
如今的大唐,除了关中和并州,其他地方的土地,账面上还算充裕,所以基本上是实封。
尤其是军功。
当年李靖灭东*突厥,授实封四百户,另有永业田三十顷,这些都是实际到手的。
可如今就不好说了。
许敬宗忍不住咽了咽唾沫,然后说道:“陛下刚才说了,军中将士的田地必须保证到位。”
“就是因为无法完全保证到位,所以陛下才这么说的。”李义府轻叹一声,说道:“陛下早就有心清除土地弊政,弘农的事情就是这么前例。
如今大军大胜而归,皇帝赏赐,可偏偏不到位,这股怨气到了陛下手上,就会成为一把刀,一把会杀人的刀。”
“谁?”许敬宗猛然抬头,盯着李义府问道:“贤弟,究竟是谁,会这么倒霉。”
“朝中的宰相就那么几个,老兄自己算呗。”说完,李义府又摇摇头,说道:“其实也看人,有的人为官谨慎,不会轻易被人抓住把柄,有的人就不一定了。”
许敬宗低下头,细细思索,突然,他抬起头,难以置信的看向李义府:“难道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