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李承乾平静下来,反问道:“舅舅,按照朝制,是不是普通农家子弟,也可以参与科举?”
长孙无忌一愣,随即缓缓点头道:“是的,《选举令》有规,士农工商,工商贱籍,不得科举,农家子弟属良人,可科举。”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科举耗费极大,一般的寒门子弟,很可能一辈子都只能担负一次进京科举的费用,更别说是普通的农家子弟了。
而且,参与科举是一回事,中举又是另外一回事。
行卷,往来,宴会,普通农家子弟哪懂这个。
农家如此,工商就更不可能了。
此外,大唐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奴隶。
是的,大唐也有奴隶,不过这些奴隶多数是罪犯,战俘,他国无身份之人等等,都是贱籍。
大唐的奴隶总数占总人口的一成多,不到两成。
其中尤其以皇帝,皇室,世家手中的奴隶最多。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奴隶,每个人身上都必须要有身契。
若是没有身契,那么便是行走都很困难,只能躲在深山老林之中。
运气好,碰到官府开山纳民,或许能够转为地方良家。
当然,这种事情,一般发生在开国时期,或者边远州县。
还有,就是刚刚纳入大唐的敌国之境。
就比如东*突厥诸部,高昌,还有眼下的菟州,将来的高句丽三国。
“奴隶转为平民,便已经足够那些高句丽奴隶倾向大唐了,若是还能让他们看到一场能够跨越阶层,成为官吏的美梦,朕相信,那些人会更加的对大唐死心塌地的。”李承乾笑笑,目光带着一丝期待。
长孙无忌想了想,说道:“可是陛下,你刚才说的,是在东岛的河北移民。”
“当然!”李承乾笑了,说道:“科举哪里是那么容易中的,便是一般的寒门子弟都极难,更别说是高句丽人,所以十年之内,能够有一个刻意培养出来的高句丽本地人便俺已经是极好的了……那终究是一场梦。”
“是!”长孙无忌完全的平静了下来。
“这样,若是用个二十年的时间,能彻底的消灭那些三国遗族,东岛彻底安定,不再反复,东岛之事便算是彻底成了。”李承乾说着说着,神色严肃起来。
“复国之辈啊!”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陛下说的对,以河北人作为骨干,以当地人作为枝叶,的确能够最大程度的加快三国之地融入大唐的速度,同时还能够解决河北的问题。”
说到河北的问题,长孙无忌才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