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齐齐跪倒,叩首道:“陛下贤德,万岁万岁万万岁!”
改元。
于志宁刚才宣读的就是改元诏书。
就这一刻起,大唐正式迈入了永惟元年。
于志宁再度转身,从托盘上,再度拿起一封圣旨,对着群臣高声道:“惟永惟元年,岁次己酉,正月辛亥,朔初一乙酉日,皇帝若曰:
於戏!
致君惟善,辅德在和。
必俟三台之明,用增九鼎之重。
中书舍人,正谏大夫来济,体凝精粹,理畅黄中,可黄门侍郎,参知政事,散官勋封如故。
太子詹事,太子左庶子张玄素,学奥全经,词深大雅,可弘文馆大学士,同中书门下三品。
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可益州大都督。
桂州都督,始安郡公李袭志……可礼部尚书,授金紫光禄大夫。
凉州刺史,孝昌县公许智仁……可桂州都督。
吏部侍郎崔仁师……可凉州刺史。
中书舍人柳奭……可吏部侍郎。
中书舍人高季辅……可中书侍郎。”
群臣当中,柳奭猛然抬头。
赵国公前日还说,空出来的中书侍郎位置暂时不会定下,怎么突然那就定了高季辅。
柳奭赶紧低头,脸色微微有些难看。
高季辅是申国公高士廉的族侄,和长孙司空也算是有一定的血缘关联。
他做了中书侍郎,长孙司空一定不会拒绝的。
要知道,那可是中书侍郎啊,在正四品上的官位中,地位还在吏部侍郎之上。
甚至只需要熬资历,就能够熬到宰相的位置上。
柳奭虽然做了吏部侍郎,但是想要做宰相,就得走吏部尚书,侍中这条路。
可是这条路,这么多年以来,谁都没有走通。
一开始的侯君集,后来的杨师道,到现在的唐俭,都没有任何机会做宰相。
反而是其他人,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的,一个个都做了宰相。
……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目光只是平静的扫了柳奭一眼,就不再关心。
高季辅的事情,其实是很早就在他心中定下。他舅舅长孙无忌,不一定将来就会独霸朝堂。
毕竟李承乾和李治不一样,他有足够的力量和威望压制一切反对的声音,不需要像李治一朝一样,铲除那么多的反对者,甚至最后就连长孙无忌都给铲除了。
但是,人是会变的。
有的时候,身不由己是必然的。
在更多的时候,是在别人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