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南征北战时,有鄂国公在儿臣身边指点,那么诸事就不会出错,也不会生乱。
所以鄂国公致仕乞骸骨这种说法,还是算了吧,大不了,日后每个月只朔望两次大朝出现便可。”
尉迟敬德直接摆手,说道:“太子的好意,老臣心领,其实在几年前,老臣就已经想过要致仕,若是那个时候,臣还能坚持,但现在……
臣是真的老了,早年征战的伤痛经常会让臣在梦中惊醒,所以臣才会劝陛下也退位,养伤是一回事,亲征高句丽那件事,陛下还是算了吧。”
李世民神色认真起来。
原来,尉迟敬德说的是东征高句丽那件事。
他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你觉得朕亲征高句丽那件事如何?”
李承乾一愣,看向皇帝躬身道:“父皇说亲征,不是为了镇压外部人心,同时逼迫高句丽加强军备,空耗粮草吗?难道父皇真的有亲征之心?”
尉迟敬德惊讶的看着李承乾,原本皇帝东征高句丽就是个幌子啊!
的确,这是个高招啊!
皇帝身体不好,但一说亲征,内外所有人都怕了,战战兢兢,不敢胡来。
至于高句丽,大唐在边境增加兵力,同时国内调运粮草,高句丽立刻就会紧张起来。
兵备期间的粮草消耗,可是远超过常时的。
如果高句丽从现在开始就备战,那么到了年底,他们的粮草消耗将会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而最后他却发现皇帝没来,其他的或许会高兴,但盖苏文一定会疼的牙根痒痒。
尤其若是明年再来一次,松懈之下,大唐大军杀入,那就有意思了。
妙招,妙招。
尉迟敬德敬佩的看向了皇帝。
皇帝平静的摆摆手,说道:“朕的确有这个想法,但朕也想过,真的亲征高句丽,太子,你怎么看?”
尉迟敬德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
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然后认真的说道:“父皇,高句丽是大唐隐患,儿臣心知肚明,但高句丽天寒地冻,亦非常人能待。
前次东征高句丽,岑相,还有众多良臣,都是刚回河北就突然病逝,而父皇也是回了河北就突然病倒,天气磋磨太重,儿臣……”
李承乾说着,忍不住的低下头,声音哽咽,眼泪已经忍不住充满了眼眶。
皇帝突然笑了起来,说道:“你是担心朕会死在高句丽,或者说回来之后,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尉迟敬德同样沉沉的低头。
李承乾抬起头,抿着嘴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