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聪明,保全了自己,那么剩下的,就是老夫和其他人了。”
“李义府!”萧锐突然打了一个寒战,那日在朝堂上,李义府说要追究剩下所有党羽的责任,原本并不是一句空话。
“告诉他们该调离出去的,想办法调离到地方去吧。”萧瑀轻轻冷笑,说道:“给人家把位置空出来,免得人家赶。”
“阿耶!”萧锐突然有些呆呆的看着萧瑀,问道:“阿耶,究竟是什么人,需要这么多的位置,便是司徒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位置啊!”
“陛下需要。”萧瑀看着儿子,轻轻闭眼,然后抬头道:“高句丽,漠北两次大战获胜,朝中要奖励功臣,需要大量的位置,你觉得这些位置会从哪里来,才会让这些以关中人为主的征伐大军满意!”
“我们!”萧锐两个字轻飘飘的说了出来,呆滞的眼神瞬间清醒,随即,他的脸色变得无比难堪。
“去吧,愿意走的人就走,不愿意走的,也别管。”萧瑀摆手,笑着说道:“你阿耶我也正好请命致仕,休息一段时间,好好好的陪陪阿姐,也是时候安享晚年的。”
“是!”萧锐这一次,再没有阻止。
等到萧锐离开之后,萧瑀看着桌案,这才轻声道:“太子啊,和陛下学的真像!”
……
萧瑀很快就写好了致仕奏本,只是看着上面的文字,他的神色一时间有些复杂。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
随即,脸色苍白的萧锐已经不顾一切的闯进了书房,然后对着萧瑀拱手:“阿耶,阿耶,刘相……刘相他自缢身死了!”
“什么!”萧瑀顿时忍不住的站了起来,右手向前伸出,下意识的想要抓住什么。
“阿耶!阿耶!”萧锐赶紧走过来,扶住萧瑀的胳膊。
萧瑀轻轻摇头,叹息一声:“原来陛下从来没有想过要饶恕他!”
萧锐猛然抬头,随后,浑身如同陷入冰窖一样。
森寒无比。
贞观二十年(646年),萧瑀诬奏房玄龄结党谋反,被太宗斥责,益不得志。旋自请出家而食言不行,太宗因夺其爵,贬商州刺史。不久征还,恢复封爵。
姐姐萧皇后去世后,萧瑀内心深受打击,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染病而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