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河北的百姓这两年并不容易。
皇帝东征高句丽暂时结束,河北百姓能够松一口气。
但是,两年之后一切还要重来。
所以,需要提前对河北百姓进行安抚。
纳博陵崔氏女为太子良媛是其一,其二便是立李厥为恒山郡王。
皇帝在将河北的人心往李承乾身上聚集。
这些手段,皇帝都是在告诉河北人,太子曾经被封为恒山郡王,常山郡王。
太子的封地曾经在河北。
皇帝在告诉河北人,将来太子登基,必然会重用河北人。
从某种程度上,这决定了未来两年朝中的风向。
李承乾站了起来,轻轻摇头。
皇帝这两年会通过李承乾来给河北人一点甜头,等到皇帝两年后,再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就需要河北人出大力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从殿外传来,打算了李承乾的思绪。
太子家令长孙祥快步进入殿中,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长安刚刚传来消息,晋王掾、侍御史李义府回朝了。”
“嗯?”李承乾眉头瞬间凝重起来。
……
长孙祥从袖中掏出一封短笺递给李承乾,然后说道:“李义府在三日之前回到长安,回长安之后,他立刻就派人送信到了东宫,东宫得到殿下马上要到洛阳的消息,就派人将消息送到了洛阳。”
李承乾坐在短榻上,诧异的打开短笺,同时说道:“李义府主动将消息送到了东宫?”
“是的!”长孙祥拱手,说道:“李义府传消息说,陛下口谕,‘御史台那么多事,他一个侍御史,待在太原那么长时间做什么’。”
李承乾的手突然顿了下来,抬头肃然问道:“父皇提到了御史台?”
“是!”长孙祥点头,神色有些诧异。
李承乾看着长孙祥,轻轻笑了,问道:“表兄在意的是李义府调回来长安?”
“是!”长孙祥面色凝重下来,拱手道:“李义府是晋王掾,侍御史,他是晋王府的一把刀。”
李承乾轻轻点头,李义府的身份,更重要的,他是皇帝放在李治手里的一把刀。
御史可以弹劾朝中所有人,真要将李治欺负的惨了,李义府在朝中弹劾一把,皇帝立刻就会大怒。
不是说这些事情李治不能够直接告诉皇帝,而是这些事情一旦通过侍御史弹劾,立刻就是大事。
有些事情,不上秤,只有四两重,要是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李治的事情,说给皇帝,有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