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针对这个问题羞涩的回答道:“父爱吧。”
经过组委会的这么一闹,李旭他们几人反而彻底镇定下来。
至少,市级这个层面的竞赛,他们的作品是没有什么压力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开学没有多长时间,他们的作品就以碾压式的分数获得了锦川市的第一名。
第二天李旭去学校的时候,学校横幅已经拉起了一行字。
“恭喜李旭等同学获得锦川市科技科研竞赛,综合类第一名。”
因为之前学校帮忙组织了志愿者,又有清北班的不少学生参与,李旭的这个项目在学校已经无人不知了。
这个横幅被拉出来的时候,反而没有了之前的讨论度。
大家觉得正常,仿佛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这个系统不好分类,便归纳到综合类去了。
因为这个项目横跨了很多学科,而比赛学科的分类是非常细致的,无论是归纳到数学建模分类,又或者归纳到电子硬件甚至软件开发都能说得通。
索性归纳到难度最高的综合类里面。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起点。
接下来他们的作品会被推荐到省上,参加全省的科研竞赛。
这个阶段同样不会太难,毕竟锦川市能够拿到一等奖,作为全省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其他城市里能够出现比他们的作品更好的作品,这种概率太小了。
但是李旭并没有放松下来。
他的目标是全国竞赛。
实验数据的样本,虽然数量够了,场景也足够丰富,但这是跨空间的。
李旭想要让这个项目更有说服力,那就需要再加一点时间轴进去。
噱头就是,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湿环境,对用电量的分析以及节能的策略。
赛制流程很长,到全国竞赛,还有大半年的时间。
这大半年的时间刚好会经过春天,夏天,一直到秋天,基本上一整年的样本都有了。
这个过程当中,系统还会进一步优化,到那时候,这个作品才是终极形态。
省上的竞赛,依旧不需要用到演讲稿,而早早已经将稿子弄出来的李旭反而有一些迫不及待了。
对于省赛,甚至已经没有了期待感。
只有最终的全国竞赛,才会让他有一些兴奋。
当然,涉及到保送的事情,还是需要在全国赛上拿到第一名才有资格的。
据说,全国赛最终的评审环节,不少顶尖名校的学院院长会齐聚一堂,到时候如果在那个环节表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