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打了一场胜仗,就能彻底融为一体的。”
“昨日一战,会州卫的将士们确实奋勇杀敌,表现也的确可圈可点。”
“但他们并未经历过真正残酷的攻城之战的考验。”
“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倘若损兵折将达到三成,便极有可能士气低落,沦为溃军。”
“而降卒整编而成的军队,情况则更为严峻,仅仅一两成的伤亡,就可能让他们士气瞬间崩溃,丧失战斗意志。”
“所以,让会州卫正面迎战,或许尚可一试,但若是让他们去打攻城之战,尤其是面对兵力强于自身的守城敌军,他们不仅难以破城,甚至极有可能一触即溃。”
“我大明北伐之军也会反受其乱。”
会州卫这支军队,虽说经过朱应将近一年的悉心训练,但对于其中降卒的脾性与特点,朱应再清楚不过。
他虽无法熟知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但对人性的洞察,让他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听到这番分析,原本态度坚决的沐晟,也不禁犹豫起来。
他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看着朱应说道:“可是……昨日一战过后,大宁边军伤亡人数不下五千人,而且也是大战疲乏。”
“若紧接着再进行攻城之战,将士们的体力与士气,还能支撑得住吗?”
“放心吧。”朱应微微一笑,露出一抹自信,安慰道:“大宁边军,定能破城。”
听到此处,郭英看向李景隆,询问道:“李将军,对于此番攻伐的兵力调度与安排,你有什么看法?”
李景隆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说道:“末将觉得,朱将军的提议十分妥当,我们听朱将军的便是。”
“毕竟朱将军在辽东历经无数征伐,其中大多都是攻城之战,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攻伐经验。相信朱将军心中,必定已有周全的应对之策。”
听闻李景隆的这番表态,郭英当机立断,拍板决定:“如此,就按朱将军说的办。”
“二路大军兵分三路,分别进攻三座城池。”
“只不过,镇唐城的元军数量着实不少,为防意外,也是稳妥起见,还是要从会州卫调派两万大军,加入大宁边军,增强攻城的力量。”
对于这个提议,沐晟思索片刻后,点头表示赞同:“大将军所言极是。”
军议商定之后,众人便迅速行动起来,依照既定计划,兵分三路,向着各自的目标进发。
而朱应,也如愿以偿地领命攻打元军驻守兵力最多的镇唐城。
朱棣营帐内!
“朱应。”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