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朱老三若是反正,就算立下天大的功劳,无非就是跟着忠义大军发展,北伐全胜则为王侯将相,北伐败则身死族灭。而他那占据沂水县大半的土地,是一定会被分给那些无地佃户的。这简直是在挖他的根!”
刘淮默默点头。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在这个农业时代,土地就是最为宝贵的东西,比任何金银珠宝都要宝贵。
而分田分地是忠义大军北伐的重要政策之一,没有这一条就没办法安置北地大量由于社会秩序崩溃而产生的失地农民,‘救济斯民’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到时候老百姓凭什么跟忠义军走?
至今为止,没有被分地的豪强也只有王世隆等寥寥数人而已。
但王世隆那是什么功劳?
那可是在忠义军最弱小的时候,直接举义投奔的。
而且王世隆十分知机,把那些没有田契的田产,直接分给了王家庄佃户。在忠义军攻克临沂之后,他干脆又减了许多田地的租子,明显是觉得跟着魏元帅刘大郎干有前途,要主动向大政方针靠拢了。
至于朱天寿,刘淮甚至觉得这厮就算是主动投效,诉苦大会说完也免不了到公审台上挨一刀。
“也就是说朱三郎此人与我等正好相反,咱们是以人为本,觉得‘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存’。而这厮是将土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刘淮捏着长出胡茬的下巴说道:“既如此,咱们应该能好好利用这一点……”
说着,刘淮将目光投向一旁的管崇彦:“管七郎,你可能要去涉险了……”
(本章完)